「常聽見別人在吃維生素C、維生素B群,但好像比較少聽到有人在吃維生素D欸,維生素D是什麼時候要吃的呢?」一般我們最常見的維生素補充劑不外乎都是維生素C、維生素B群,那維生素D又是什麼呢?有補充的必要嗎?要補充的話,什麼時候吃是最好的呢?本篇文章就要帶你一一來了解!
維生素D之於人體
維生素D是不論年齡大小或性別,維持健康都必須要有的營養素。其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幫助鈣的吸收與利用,以維持健康的骨骼。若缺乏維生素D的話,鈣就會無法順利吸收,進而引起骨折、骨質疏鬆等現象。另外,維生素D也有調節免疫系統、改善心血管健康的作用,因此攝取足夠且適量的維生素D,還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的機率及預防感冒、流感。
更多關於維生素D的功效看這邊:維生素D不為人知的功效—改善過敏、提升免疫力甚至減肥?!
維生素D什麼時候吃?
維生素又分為脂溶性和水溶性,水溶性維生素不會儲存於體內,當攝取過多時,就會由腎臟排除,代表的有:維生素C、維生素B群等;而維生素D是屬於脂溶性維生素,顧名思義,脂溶性維生素不溶於水,而是隨著脂類一同吸收,並且會儲存於人體內,其他的脂溶性維生素還有維生素A、維生素E、維生素K。
因此,不同的維生素適合攝取的時間也不同,而由於維生素D是脂溶性維生素,要伴隨脂類才能被吸收至人體,所以攝取維生素D補充劑的最佳時間是在飯後!人體在用餐後,腸胃的消化較活躍,並且食物中的油脂也能協助腸胃,提高維生素D的吸收率!不過要注意的是,由於維生素D常添加於鈣片中,以協助鈣片吸收,但鈣片若在餐後攝取的話容易被胃酸給中和掉,就無法有效吸收,因此如果你攝取的是鈣+維生素D那麼最佳的攝取時間就會是空腹的時候喔!
維生素D建議攝取量
然而根據年齡的不同,維生素D的需要量當然也不同,依照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107年公布的第8版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草案,各年齡層每日所需的維生素D參考攝取量如下:
※IU:國際單位
第8版與第7版不同的地方在於,1~50歲年齡層的人增加了200IU,以及懷孕、哺乳的女性改為400 IU,而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是統計、整理國人的飲食與營養狀況,並且依照國人的需求修訂而成。
從食物中可以獲得維生素D?
除了透過營養保健食品來補充維生素D之外,還有什麼方法可以補充維生素D呢?其實,在我們平時吃的食物當中也是含有維生素D的,最具代表性的食物是菇類、脂肪性魚類,如:鮭魚、鮪魚、鰻魚等。並且適當地日曬也能有助於皮膚細胞生成維生素D,因此除了維生素補充劑外,平時的飲食及陽光曝曬也能補充人體所需的維生素D喔!
想知道更多關於含有維生素D的食物看這邊:吃什麼食物能補充維生素D?水果含有維生素D嗎?
總結
看完這篇你是不是也覺得又多增長了一點知識呢?
維生素根據性質的不同,適合攝取的時間也不一樣,水溶性的維生素由於不會儲存於體內,適合將一天所需的量分成多次在不同時間攝取;而脂溶性的維生素,如:維生素D、維生素A等,則需要溶於脂類當中才能被人體吸收,所以最適當的攝取時間是在用餐後!
由於維生素D最大的功用就是協助鈣質吸收,因此常被加於鈣片當中,而此時鈣+維生素D的最佳服用時間就會變成早上起床或晚上睡前的空腹時間囉!那今天的解惑時間就到這邊~希望有幫助到你喔!下次在攝取維生素前,就知道什麼時間吃人體能吸收得最好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