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交往多年的男朋友分手,或者心愛的家人寵物過世,想必很多人都經歷過這種情緒崩潰的大哭經驗。腦袋一片空白,還會哭到忘記呼吸、喘都喘不過氣,耳邊只剩心臟撲通撲通的聲音,彷彿跳得再快一點,整顆心就會被震碎一樣。
不過,你知道世界上真的有一種叫做「心碎症候群」的疾病嗎?心碎症候群的正式名稱叫做「壓力性心肌症」,是一種因為極度悲傷造成的心臟疾患,由於病因在於心理因素,所以在健康的人身上也可能出現。雖然心碎症候群不是真的指心臟碎成兩半,但它可能造成的嚴重後果,卻是我們不可輕忽的喔!
目次
悲傷真的會讓人心碎
一個健康的人真的會因為悲傷難過,就出現心臟的疾病嗎?或許我們很難想像,不過在心碎症候群的患者當中,真的就有一些爺爺奶奶,明明健康方面沒什麼大問題,卻因為經歷老伴過世的打擊,不到幾個月就跟著默默離開了。
而根據日本研究,在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2011年的東北大地震、2016年的熊本地震災情過後,心碎症候群的病患都有大幅增加的紀錄。就連近年也因為COVID-19疫情影響,讓越來越多人的情緒壓力爆表,出現心碎症候群的症狀,實際影響到生理健康。
延伸閱讀:適應障礙症是什麼?是憂鬱症的一種嗎?罹患適應障礙症以後,我們有可能恢復痊癒嗎?
「心碎症候群」是什麼樣的疾病?
心碎症候群的別名又叫「章魚壺心肌症」,章魚壺(たこつぼ,Takotsubo)是日本漁夫抓章魚的傳統道具,這種罐子瓶身寬、開口窄,章魚鑽進得去卻沒辦法出來,最後只能乖乖就範。罹患心碎症候群的人,心臟的左心室異常變形,會膨脹成像章魚壺一樣的形狀,所以才得到這個別名。
心碎症候群導致左心室變形,這究竟有多嚴重呢?左心室是血液循環必經的通道,一旦發生異常,擔任幫浦的心臟就沒辦法順利把含氧的血液打出去,這不僅會影響到大腦等重要器官,還會造成心臟本身的極大負擔。
心碎症候群的原因?哪些人該多注意?
目前比較有力的說法認為,心碎症候群是因為大腦在一瞬間受到巨大的刺激,分泌過多腎上腺素所導致的。而心碎症候群的高風險因素包括:
容易緊張焦慮
如果一個人膽子比較小、容易感到緊張焦慮,我們會形容他是「心臟很弱」、「心臟比較小顆」。而這樣子個性的人因為對意外、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較低,所以真的就如字面上所形容的,是特別容易引發心碎症候群的族群。
延伸閱讀:如何與高敏感(HSP)共處?掌握這些小撇步,讓高敏感人生更愜意!一篇讀懂高敏感族群特色、自我特質檢測&適合工作!
大笑也有可能發病
讓人心碎的不只有悲傷!根據瑞士蘇黎世大學的研究,每20位心碎症候群的病患當中,大概有1位是因為極度喜悅才發病的。也就是說除了傷心難過以外,還包括大喜、大怒、驚嚇,只要是太極端的情緒,都有可能在導致心碎症候群的發生。
更年期婦女比例最高
根據美國阿肯色大學做過的研究,在6,000位心碎症候群患者當中,只有不到700名患者是男性,以女性占的比例壓倒性居多。尤其50歲以上的更年期婦女,由於荷爾蒙波動的影響,比較容易出現極端情緒,所以心碎症候群的風險也相對更高。
延伸閱讀:更年期的症狀有哪些?該吃什麼才好?教你如何改善各種更年期不適
生活習慣與過去病史
除了身心因素之外,平時有抽菸喝酒習慣、三高問題,以及曾經罹患癲癇、頭部創傷,或者有精神方面病史,都更容易引發心碎症候群。因此即使自認心理素質很強的人,也不是完全沒有風險喔。
心碎症候群的症狀:胸悶、呼吸急促
光聽到「心碎」這兩個字,我們可能會想像一個人淚流滿面、借酒澆愁的樣子。不過當心碎症候群真正發作的時候,症狀可能比我們想像中更嚴重、更緊急,需要分秒必爭,以免耽誤到治療:
- 胸悶胸痛
- 心臟擠壓變形,胸口出現石頭一樣的壓迫感
- 呼吸急促
- 血液運送氧氣的血液減少,讓大腦產生缺氧錯覺
- 心悸、血壓飆高
- 心臟功能變弱,所以跳得比平常更用力
- 頭暈、噁心感、冒冷汗
- 大腦察覺異狀,刺激交感神經的後果
- 意識不明、昏厥
- 血液輸送不足發生「心因性休克」
延伸閱讀:【過度換氣原因&治療】過度換氣怎麼辦?過度換氣症候群該知道的知識
與心肌梗塞的差別
看到上面整理出的症狀,會發現心碎症候群和「心肌梗塞」發病時幾乎一模一樣。在區分它們的差別以前,我們要先知道疾病的兩大種類:
- 器質性疾病(心肌梗塞)
- 好像機器淋雨生鏽一樣,身體某部分的器官發生病變、衰退,而且原因是可以透過肉眼或顯微鏡觀察到的。例如腫瘤或各種慢性病,以及像心肌梗塞的原因就很明確,是因為冠狀動脈硬化所造成。
- 功能性疾病(心碎症候群)
- 可以比喻成機器短路或者電腦當機,表示器官本身並沒有損壞,而是大腦的線路出現問題,才發生一時的故障。就跟心碎症候群一樣,這些疾病大多與壓力、情緒等身心因素有關,要從心理層面徹底改善。
簡單來說,心碎症候群和心肌梗塞是兩種症狀相似,但原因完全不一樣的疾病,心碎症候群來自心理因素;心肌梗塞則是血管老化的影響。但無論是哪一種疾病,發病當下的情況都非常危急,所以務必要在最短的時間內送醫急救!
延伸閱讀:心悸怎麼辦?有什麼感覺?心律不整又是什麼?心悸的原因、症狀、舒緩及改善方法總整理
治療心碎症候群,及時就醫最重要
心碎症候群和其他心臟疾病不同,並沒有特殊的治療方法,只能靠在家休養,花上數周到數個月慢慢回復。看到這裡大家不必擔心!因為醫生一定會跟你說,心碎症候群屬於「預後良好」,也就是恢復情況樂觀的疾病。只要及時送醫救助,95%以上的病人都能順利痊癒。
接受急救與精密檢查
心碎症候群發病的當下必須緊急送醫,經過急救之後,醫生也會在第一時間就幫病人做「心導管檢查」,這是為了判斷血管有沒有阻塞,判別心肌梗塞的可能性。除了心導管以外,醫生也會安排各式各樣的檢查,非常小心謹慎的排除其他可能性,找出當下有辦法積極處理的問題。
注意後續併發症
麻煩的地方在於,心臟只要出過一次問題,後續就可能出現一些併發症。心碎症候群的併發症包括:肺水腫、心臟衰竭、低血壓、心律不整、心臟驟停、血栓……等等,所以就算病治好了,也千萬不能大意,一定要長期持續追蹤,並根據醫生的指示改善生活習慣喔。
最後
面對心碎症候群,我們要做的事情很簡單,就是保持冷靜,迅速就醫。看診的時候,不妨盡可能詳細描述發病時的情況,例如當下是不是受到了某些驚嚇或打擊,或是最近有沒有經歷重大變故等等。有了這些情報,就能幫助醫生做出最正確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