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最怕的就是感冒流鼻涕流不停,雖然按時服藥,但是身體不舒服的症狀卻維持了1~2個禮拜,給醫生檢查後才發現這是鼻竇炎,

濃稠的黃綠色鼻涕長時間卡在鼻腔內,整個人渾身不對勁,鼻涕怎麼擤也擤不完,鼻子都快掉了,鼻涕卻還是一點兒也沒少。

雖然時常能聽見自己是感染鼻竇炎,但實際上還是聽從醫師指示領取藥物,按時吃而已。

為什麼會感染鼻竇炎?又該怎麼判斷自己是鼻竇炎或是感冒呢?

鼻竇炎是什麼?

鼻竇在眼眶和鼻腔附近的空腔,當鼻竇發炎時就會被稱作是鼻竇炎。正常的鼻竇會充滿空氣,而鼻腔也有黏膜能過濾空氣。

一般都是因為感冒所引起,如果不小心把時間拖太久,大約三個月以上,就被稱作是慢性鼻竇炎,治療上也會變得比較困難,也變得需要長期服用藥物才行,也因此最建議只要感冒拖太久,立刻前往診所接受治療,才不會延誤就醫,吃進更多的藥物。

牙齒痛居然會引起鼻竇炎?咳嗽也是症狀之一?

一般常見的鼻竇炎會讓人:

  • 鼻水流不停,鼻子很癢
  • 鼻子經常堵住,需要用嘴巴乎需
  • 容易打呼
  • 鼻涕倒流
  • 嗅覺出現問題,聞不出味道
  • 頭痛
  • 牙痛
  • 發燒

這些種種症狀,連帶影響的範圍很廣,讓人腦袋昏昏沉沉、記憶力變差,工作效率也跟著變差。
我們臉上的五官是共通的,牙痛之所以也會引發鼻竇炎,是因為牙周病、發炎或是各式原因,造成感染導致黏膜腫脹,才變成鼻竇炎,當有這類情形發生,請找耳鼻喉科醫生確認症狀。

喜歡吸鼻涕,不喜歡擤出來的小朋友很多,加上最近外面的空氣越來越髒,連大人回家擤個鼻涕而已,就都出現黑黑的髒東西,更何況是小朋友把它用力吸進去。小朋友的免疫力較差,一年之中總會感冒個幾次難免,當發生吸鼻涕或是明顯注意力不集中時,就要有警覺,當然大人也是一樣。

鼻竇炎分成三種,過敏性鼻竇炎、慢性鼻竇炎、急性鼻竇炎。

過敏性鼻竇炎(過敏性鼻炎)

台灣的過敏人口非常多,身邊同事朋友幾個人問一問,都能發現都多多少少會有幾個人長期有過敏問題。

過敏影響的層面很廣,從皮膚到器官,而鼻塞或鼻涕流不停,是最常見的症狀之一。一旦過敏發作,鼻子不適應,會開始癢,嚴重一點就會變成鼻竇炎。

急性鼻竇炎

急性鼻竇炎是因為感冒併發的細菌感染,症狀和一般的感冒類似,但會發現怎麼吃感冒藥都不會好,這時就有可能是鼻竇炎,需要再跑一趟診所和醫生說明自己吃了多久藥沒好。

急性鼻竇炎會有咳嗽情形,會咳出膿鼻涕,而且鼻涕倒流的情形較為嚴重,又因為膿鼻涕黏稠的關係,容易黏在喉嚨造成不適。急性鼻竇炎因為是細菌感染的關係,需要藉由藥物幫助,才能控制鼻竇炎,恢復更快速。

慢性鼻竇炎

慢性鼻竇炎是指維持了近3個月以上,吃藥物也不太有效時,就會被判斷是慢性鼻竇炎。

造成慢性鼻竇炎的原因很多種,會因為鼻腔構造、免疫系統失調、長期吸二手菸、對某些東西過敏,受到這些原因影響導致。
只要從急性變成慢性,恢復時間就會大幅度拉長,而慢性鼻竇炎又和過敏性鼻炎有一點差距。

慢性鼻竇炎的治療時間很長,而過敏性鼻竇炎會好,只是容易復發。想要完全治療慢性鼻竇炎,需要從根本開始下手,像是如果裡面有息肉就切除,如果接觸到過多的過敏原(如:塵蟎、特定食物)等就盡量少吃少接觸,多整理環境衛生,能讓慢性鼻竇炎好轉比較快,也不容易復發。

鼻竇炎該怎麼治療才好?更詳細的介紹請參考:
鼻竇炎治療不能拖,更該注意飲食習慣!除了吃抗生素以外還有哪些方法可以治療呢?

鼻竇炎會傳染嗎?

鼻竇炎本身不具有傳染性,因為它是屬於併發症的一種,但是作為感染主因的上呼吸道病毒會傳染給別人,意思是病毒會傳染,但會不會同樣造成鼻竇炎,還是得看每個人的身體狀況。

只要感染了上呼吸道病毒,鼻子會出現不適,畢竟細菌不會被身體免疫力給消除,而是會慢慢蔓延,影響其他器官,為了避免這類情形發生,盡早就醫才是最好的選擇!

當身邊的人出現類似感冒情形,不論是不是鼻竇炎,都應該要維持一段距離,並且配戴口罩,勤洗手,才能避免被傳染。

總結

從小到大得過鼻竇炎的人並不少,有些人每年都會有個2~3次,簡直不堪其擾。治療鼻竇炎並不是最好的方法,預防勝於治療,如果發現自己經常有鼻竇炎問題,不妨從生活作息,接著飲食習慣開始改變,最好還能多個運動習慣,那就更好了!

那麼我們下篇見囉! 掰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