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過「低溫燙傷」的經驗嗎? 最近氣溫急遽下降,很多人也祭出了暖暖包、電熱毯、熱水袋、電暖器等等做為禦寒法寶。可是這些東西如果使用不當,也有可能造成低溫燙傷的危險!因此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低溫燙傷的症狀,以及低溫燙傷處理時,有哪些需要注意的細節。

低溫燙傷是什麼?


低溫燙傷,指的是皮膚長時間接觸溫度微熱(約44℃到50℃)的物體,因為熱能持續蓄積而造成的一種慢性燙傷。溫度45℃的物體只要直接接觸皮膚30分鐘以上,就可能出現發紅、發癢的症狀;而溫度如果達到50℃,更只需要5分鐘,就有機率造成低溫燙傷。

舉例來說,我們都知道日本是很愛泡澡的國家。而根據統計,日本人的洗澡水溫度平均大約是40到41℃;即使是水溫偏熱的高溫溫泉,也都會控制在42℃左右,比低溫燙傷標準的44℃還稍低。他們把一次泡湯的時間軟性規定為10到15分鐘,除了怕客人泡到昏倒,避免皮膚低溫燙傷也是原因之一喔。

低溫燙傷的症狀


一般的燙傷你我都有經驗,不外乎發紅、發癢、長水泡等等症狀。而透過「三度四分法」,燒燙傷的症狀可以分為以下4個階段:

一度燙傷
感到紅腫、搔癢,但沒有水泡形成
淺二度燙傷
劇烈疼痛、長水泡、皮膚呈現均勻的粉紅色
深二度燙傷
傷口表面顏色不均勻,出現白色、紫色色塊
三度燙傷
傷及皮下組織,皮膚呈現死白或深色的乾硬皮革狀

這裡必須強調一個重要觀念!「幾度燙傷」並不是我們自己判斷的,而必須由醫生考量燒傷面積與各種因素後,才能藉此決定治療方向。所以可不要覺得外觀看起來只有一度燙傷,就因此疏忽大意了喔。

低溫燙傷有時更難痊癒


如果只是輕微的急性燙傷,那要是幸運的話,傷害就只會停留在皮膚表面而已。可是低溫燙傷就不同了,熱源長時間接觸皮膚,熱度也會逐漸往皮膚深處傳導。一旦傷害深及皮下組織,不僅會增加感染風險,甚至必須進行手術。因此有時低溫燙傷反而要花上更多心力治療,才有辦法痊癒。

尤其低溫燙傷實際上可能比外表看起來更嚴重,更何況感染也可能持續發生。所以無論傷勢看起來再怎麼輕微,都建議去皮膚科掛個號,才能得到最完善的處置。

火逼性紅斑


低溫燙傷還有一種格外讓大家好奇,也是最具代表性的症狀:火逼性紅斑

火逼性紅斑容易發生在雙手、雙腳,發生時網狀的微血管大量浮現在皮膚表面,外觀看起來就像長出了大面積的蜘蛛網或獵豹花紋。(這邊就不放圖了!大家可以自行搜尋)火逼性紅斑最初會呈現粉紅色,但如果反覆發生,就會形成色素沉澱,變成難以消退的咖啡色疤痕。

火逼性紅斑屬於低溫燙傷的一種,它的原理是:溫度上升刺激皮膚的微血管擴張,裡面的紅血球從管壁滲出,最後跑到血管附近的組織導致發炎。雖然外觀看起來有點嚇人,但其實火逼性紅斑並不會直接對皮膚造成傷害。只要找到造成燙傷的理由,將其排除之後就沒問題了!

要注意低溫燙傷的5類人


低溫燙傷是皮膚長時間接觸熱源造成的結果,一般人都有辦法在低溫燙傷變嚴重前,就感覺到不對勁。不過以下5種人因為知覺、行動力受限,無法快速對低溫燙傷做出反應,需要身邊的人多多注意:

  • 皮膚缺乏防護的銀髮族長輩
  • 無法自行翻身的小嬰兒
  • 知覺與活動力受限,如中風患者
  • 糖尿病、末梢血液循環差,容易四肢麻木的人
  • 飲酒、服安眠藥,睡到不省人事

低溫燙傷的處理方法


自己或家人發生低溫燒傷了!這時該如何處理呢?以下是低溫燙傷的3個簡單處理步驟:

  1. 趕快先找出熱源並移除
  2. 用常溫自來水沖洗傷口降溫(20分鐘)
  3. 盡快前往醫院治療

處理低溫燙傷的注意點

無論低溫燙傷、急性燙傷或是曬傷,在發現疼痛紅腫的當下,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迅速沖水降溫,目的除了清潔之外,也在於帶走多餘的熱量。除此之外,要注意的地方還有:

  • 用蓮蓬頭沖水時,小心不要把水泡沖破,否則容易引起感染。
  • 冰敷也是一個方法,但因為受傷的皮膚比較脆弱,小心不要凍傷。
  • 如果衣物沾黏傷口,可以穿著衣服直接沖水。(但低溫燙傷不太容易發生沾黏)
  • 降溫時不可使用涼感噴霧、退熱貼。
  • 不可將水泡戳破,應該請醫生處理,以免感染。
  • 蘆薈含有消炎成分,但只適用在輕微燙傷的情況。
  • 牙膏、麵粉、醬油、米酒等都屬於偏方,可能大幅增加感染風險。

暖暖包容易造成低溫燙傷


熱水袋、暖暖包、電熱毯……等等,它們都是冬天常出現的禦寒法寶。雖然這些東西幾乎都有定溫功能,實際溫度也都不高;但在長期接觸皮膚的情況下,造成低溫燙傷就已經綽綽有餘了。

許多低溫燙傷的案例,都是睡覺時把熱源放得距離身體太近(大腿、腳底)所造成的,即使隔著一層衣服,或用毛巾把熱源包裹住,長時間下來還是有低溫燙傷的可能性。再加上下半身的知覺相對更遲鈍,所以即使發生低溫燙傷的症狀,也不容易察覺。

電暖器、電熱毯你用對了嗎?


雖然冬天容易手腳冰冷,把熱水袋熱水瓶放在被窩裡是真的很舒服,不過建議睡前拿來暖被用就好,就寢時還是要把它放在遠一點的地方。暖暖包不要直接貼在身上,也不要跟其它熱源併用;電熱毯則要設好定時,加熱完被窩就自動關閉。

至於電暖器,雖然現在的產品都有自動斷電的安全系統,但因為高溫物體還是有一定的危險性,在家還可以,晚上睡覺就不建議使用了。如果家裡長輩或小朋友有需求的話,暖氣空調還是比較好的選擇。注意以上這些東西的使用細節,就可以大幅減少低溫燙傷的風險喔。

延伸閱讀:
手腳冰冷是種警訊!應該盡早改善、治療

最後

關於低溫燙傷,小編想起自己國中的故事。那時每到假日我就會用電腦一整天,從早到晚都把筆記型電腦放在大腿上面。有一天,我突然自己發現大腿正面的皮膚大塊脫皮,還紅紅癢癢的,形狀剛好跟烏魚子一模一樣。當初很緊張以為是電腦輻射讓皮膚突變,到了現在才知道,那很有可能就是低溫燙傷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