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的眼部疾病,在台灣的青光眼患者約有30萬人,而40歲的年齡層當中,平均每50人就有1至2位患者,發病機率高達1.5%。
青光眼麻煩的地方在於,它不像白內障等眼部疾病可以透過手術回復,因此對於視力的傷害難以復原,嚴重的話甚至有可能導致失明!盡早發現、盡早治療,才能將傷害降至最低。
是什麼原因造成青光眼?常見症狀又有哪些?
眼睛看東西的原理,主要是來自外界光線刺激視網膜,再由無數的視神經將這些刺激傳導到大腦,形成影像。
這有點像有線電視的運作方式:電視台提供訊號,通過電線傳送到我們家裡,電視螢幕才會出現畫面。當一部分電線壞掉時,我們可能會發現螢幕上出現盲點,或是看東西變得怪怪的。
而視神經就像電線,即使視網膜上正常成像,一旦中間的線路出了問題,大腦就會接收不到訊號,使「視神經受損,造成青光眼」。
「高眼壓」與青光眼息息相關
那麼,究竟是什麽原因導致視神經受損呢?雖然目前多數的青光眼患者皆為不明原因所引起,甚至連醫生也無法確定真正的主因,不過經統計結果顯示,普遍認為與青光眼最有關係的就是「高眼壓」了。
在生理構造上,眼球可以被分為前、中、後三段,分別稱作「前房」、「水晶體」、「玻璃體」。其中最外面的「前房」充滿了水分,稱為「房水」。房水會不斷的代謝生成,同時也需要一個排水孔,定時將代謝過後多餘的水分排出,以利正常機能運作。當房水沒辦法正常排出時,眼睛裡面的水壓可能就會上升,形成「高眼壓」。高眼壓導致血液循環不良,或視神經直接受到壓迫時,就可能會受損,造成青光眼。
可能有人會好奇,「這麼說來,只要把眼壓控制好,就可以預防青光眼囉?」答案其實也不盡然。大部分長期眼壓高的人,都沒有併發青光眼;也有一半的青光眼患者,沒有高眼壓的症狀。
青光眼不一定會出現症狀!
青光眼依照發病速度快慢,分為「急性青光眼」與「慢性青光眼」兩個種類。他們最大的差別就在於有沒有明顯的症狀。
「急性青光眼」又稱「隅角閉鎖型青光眼」。「閉鎖」指的就是眼睛的排水孔突然阻塞,眼壓迅速上升,導致視神經受到傷害。這類的患者可能會感到畏光、眼睛脹痛、充血、頭暈噁心,甚至視力模糊或喪失部分視野。若是無法盡快就醫治療,最嚴重還可能導致失明。
「慢性青光眼」也叫做「隅角開放型青光眼」。它不像急性青光眼那樣突然阻塞,而是排水孔慢慢被沉積物堵住。慢性青光眼特別常見於亞洲人,令人頭痛的是,它在初期幾乎不會出現任何病徵,因此較難以察覺。等到出現症狀再去就醫,往往也為時已晚。
青光眼和白內障的關係
歷史上第一個青光眼的患者,是和白內障一起確診的。當時的醫生還誤把白內障的症狀拿來為這個新疾病取名,才有「青光眼」這個名字沿用至今。而現代醫學也證實「青光眼」與「白內障」兩者的確是「兄弟病」,雖然發病原理不同,卻有很高的機率同時出現,並且互相影響!
我們先大概整理一下這兩種疾病的差異:
青光眼 | 白內障 | |
---|---|---|
種類 | 急性、慢性 | 慢性病 |
部位 | 前房 | 水晶體 |
常見原因 | 眼壓升高,壓迫視神經 | 水晶體老化,混濁變質 |
青光眼與白內障病變的部位分別是「前房」與「水晶體」,兩者的位置只有一線之隔而已。當水晶體變質,體積增加,就會擠壓前房讓眼壓升高;相對的,當眼壓升高壓迫水晶體,也可能加速它的變質。也就是說,白內障到了後期,就容易伴隨青光眼;青光眼嚴重的時候,白內障也會加速進行。
預防白內障,也有助降低青光眼的機率!你可以參考:
甚麼是白內障?白內障的症狀與預防!
保護眼睛吃甚麼?該怎麼吃才能改善及預防白內障呢?
青光眼會好嗎?是否有機會根治?
「我都吃藥、動手術了,青光眼會好嗎?視力會恢復嗎?」如同前面所提到,青光眼對視力造成的傷害,是既深刻而且「不可逆」的。以目前的醫療技術來說,視神經一旦受損就難以再復原。因此治療青光眼通常會以「避免視神經被進一步破壞」為主要目標。
青光眼主要的治療方式是「控制眼壓」,大部份都以藥物治療為主,醫生可能會開一些降眼壓的口服藥或眼藥水,可能也會視病情考慮是否需要打針,此種治療的目的在於「增加房水排出」或「減少房水生成」。一旦青光眼確診,可能就要長期用藥,眼壓才有辦法穩定下來;而如果是急性青光眼,則會考慮進行雷射手術,將失明的危險性迅速排除。
預防青光眼,除了保養更要檢查
疾病預防的重要觀念,就是病魔本身雖然防不勝防,但我們還是可以積極努力將它造成的傷害降到最低。而要預防青光眼造成的傷害,除了日常保養,最重要的仍是定期追蹤檢查。
定期檢查最重要!
由於常見的慢性青光眼並沒有明顯症狀,需要仰賴健檢才能偵測出異常。一般建議40歲以上的人開始定期檢查,頻率大約一年一次即可。然而,符合下面這些危險因子的人,可能就要加強警覺,建議可以將頻率縮短到半年一次喔。
- 長期眼壓高
- 遺傳因素,家族曾有青光眼病史
- 高度近視
- 三高、心血管疾病患者
- 高齡者(60歲以上)
- 曾有眼球外傷,動過手術者
- 長期使用類固醇(眼藥水常見成份)
青光眼的健檢除了眼壓檢查、視野檢查,最重要的還會判斷視神經是否受損。醫生會用「眼底鏡」檢查病人的眼睛後半部,更精密的還會掃「OCT(視網膜斷層掃描儀)」,可以理解為眼睛照的電腦斷層。這部分我們只需交給眼科醫生的專業,配合指示就沒問題了。
改善高眼壓的生活習慣
雖然高眼壓不能跟青光眼畫上等號,但是兩者還是有很大的關係。以醫生指示用藥為主,搭配以下這些簡單的生活小習慣,就可以幫助你有效控制眼壓。
仰睡並把頭墊高
趴睡或側睡都可能讓眼睛的壓力升高。睡覺時選擇仰躺,並搭配有一點高度的枕頭,將頭墊高約20度左右,有助於降低眼壓。
少量多次喝水
當人體一下子攝取過多的水,可能會促進房水分泌,讓眼壓升高。因此喝水時最好少量多次,每次不要超過500ml為佳。
避免熬夜喝咖啡
晚上10點以後攝取咖啡因可能會導致眼壓升高,因此最好避免。此外,熬夜本身就對視力健康有很大的殺傷力喔!
使用手機時避免低頭
低頭會導致頭部血液循環不良。可以盡量將手機拿高到與桌面垂直,以平視的角度使用。這樣既可以維持眼睛四周血流順暢,也可以幫助房水排出。
盡可能將領口鬆開
脖子如果被束縛住,頭部血流不暢通,同樣也可能會讓眼壓上升。就算是平日上班,也建議至少在休息時間解放一下領口喔。
吃東西細嚼慢嚥
房水的產生和排出,主要由身體的自律神經負責。「咀嚼」這個動作可以幫助穩定紊亂的自律神經,調節房水的代謝。
輔以日常飲食,保養視神經
雖然比起藥物治療,飲食對降眼壓的作用有限;不過我們還是可以透過攝取均衡營養,來維持視神經的活性。許多蔬菜水果富含豐富礦物質、維生素,如藍莓、黑加侖等等,有抗氧化的效果,對眼部健康幫助良多。
莓果類也有豐富「花青素」,對眼睛跟皮膚都有幫助!可以參考這篇:
花青素不只能保健眼睛,還能讓皮膚變得更好!
最近幾年人們流行補充「葉黃素」保養眼睛,不過葉黃素其實著重在預防視網膜的「黃斑部病變」,和青光眼並沒有直接關係。如果要吃保健食品,建議可以補充維生素B12或銀杏、枸杞,都有維持神經機能的功效。
想知道葉黃素的功用是哪些嗎?請看:
還不知道葉黃素是什麼嗎?功效真有那麼神奇?
簡單的青光眼自我檢查
「視覺部分喪失」是青光眼的症狀之一。我們的視野會從兩眼眼頭,也就是靠近鼻子的地方開始逐漸模糊,再漸漸擴散到中央。但又因為兩隻眼睛的視野會互補,所以局部的視覺喪失會使人難以察覺。文章的最後,我們就來做點簡單的測試吧。
- 步驟一
- 閉上其中一隻眼,左右都可以
- 步驟二
- 用張開的那隻眼睛,看往內側上方、內側下方、外側上方、右側下方下四個方向
- 步驟三
- 換邊,重覆上面動作
如果有任何一個過程感到眼前模糊,就應該趕快去找醫生!
最後
對青光眼這個疾病,我們基本上只要謹記「盡早發現、盡早就醫」,並且固定到醫院檢查就可以了。而如果青光眼不幸找上了門,那我們應該要知道的是,它需要花費極大的耐心持續追蹤治療,才不會持續破壞我們的健康。有了正確的知識與觀念,才能跟疾病和平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