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是老人才需要擔心的啦~」
「風濕?是不是只有天氣颳風又潮濕才會發作?」

其實以上兩個觀念都是錯誤的喔!

西醫認為風濕跟外面的天氣沒有太大的關連;中醫則是認為除了體質的關係之外,空氣中的寒風和濕度會讓病情加重。

西醫跟中醫的看法非常不同,不過各有各的道理,在本篇文章小編將跟你介紹造成風濕的原因、以及風濕的症狀,解開許多人對風濕的誤會!

【西醫】風濕是什麼?造成風濕的原因?

(廣義):關節痛的總稱,又稱為風濕性疾病。

每個風濕性疾病的成因、症狀都不一樣。

舉例來說可能會有以下幾種:

免疫異常
類風濕性關節炎、全身性紅斑狼瘡、全身性硬化症、多發性肌炎、皮肌炎、僵直性脊椎炎、乾燥綜合症
代謝異常
痛風
肌肉骨骼異常
退化性關節炎、下背痛、腱鞘炎、五十肩

痛風是怎麼形成的呢?歡迎搭配閱讀:痛風的原因有哪些?痛風會好嗎?

(狹義):單指「風濕病」。


一般提到風濕,都是指「類風濕性關節炎」,偶爾才會用於泛指風濕性疾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形成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自體免疫性疾病」
本來負責保護身體免疫系統發生問題,對於入侵體內的異物反應過度,將本身的身體組織當成異物攻擊,自己攻擊自己

不過為什麼免疫系統會變成這種「與己為敵」的情況,目前還沒有明確的解答。

根據最新的基因研究結果,基因佔了發病的原因的40%。
但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種遺傳性疾病。

粗略地說,如果說在一般女性之中,200人裡面有1位得到了風濕,那麼,母親或是兄弟姊妹是風濕患者的人,其發病率大概就提升為100人裡面2位。

普通的遺傳疾病,是由數以萬計的其中1個基因來決定的;而風濕的話,則是需要10個以上的基因組合符合才會發病。

那麼風濕是怎麼發生的呢?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從「滑膜」發炎開始的。
滑膜是包覆關節(關節囊)內側的薄膜,也能分泌關節液來保護關節,使身體活動順暢。

關節液的主要來源是血漿,血漿從微血管滲到關節腔內與其他成分混和,就成了關節液。當關節炎發作時,滑膜的微血管通透性會增加,導致到關節腔的血漿量大增,才會造成關節積水。

隨著病情的進行,首先會在關節的滑膜引起發炎反應,使滑膜細胞異常增生,關節腔(骨頭與骨頭之間的縫隙)會累積大量的關節液,造成腫脹的情形。

免疫細胞察覺有異,便紛紛前去患部攻擊自己人,最後擴散到整個關節,破壞軟骨、骨骼。
若沒有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關節變形或失去功能。

【中醫】風濕是什麼?造成風濕的原因?


中醫將生病的原因分成「外因」與「內因」兩種。
外因是指自然界的氣候、環境變化對人體的影響,又可以分成「」六種邪氣;內因則是指人體內的正氣。

風濕屬於「*痺證」,原因在於抵抗力低下時,受到「風、寒、濕、熱」的影響。
*痹證:外邪侵襲身體,使得氣血不順暢,引起疼痛、浮腫等現象。

常見的組合有「邪」和「邪」,其中最多的是「邪」

中醫理論是這樣的:「痛則不通,通則不痛」,所以氣血不通當然會痛。

風濕也是同樣的道理,邪、邪入侵人體並停留在關節,阻撓氣血流動,引發疼痛、腫脹、僵硬、皮膚出現斑點等諸多症狀。

類風濕性關節炎有哪些症狀?

風濕的症狀不只會出現在關節,肌肉、骨骼、血液等全身都有可能會出現被風濕影響的症狀。

1.風濕會產生的全身症狀


風濕會有出現症狀的時期(活動期),跟沒出現症狀的時期(緩解期),兩種會輪流交替
緩解期有可能會持續幾個星期、幾個月,或是不再出現風濕症狀,但患者如果受到某些刺激(感冒發燒等等),又會再次進入活動期。

在活動期的時候,症狀會出現在身體各處,比如:發麻、發熱、體重下降、貧血、淋巴結腫脹,其他還有眼睛乾澀、口乾舌燥、喘不了氣、容易疲勞

2.風濕會出現在關節的症狀

【風濕的關節症狀1】晨僵


這是風濕最具有代表性的症狀了。
在早上特別容易出現身體、關節周遭僵硬的情形。

這是由於睡著後,運動量下降,積水和水腫情形不容易消失,導致早上起床後較容易有關節僵硬的問題。但是起床一段時間開始活動後,循環變好了,僵硬的情形就能得到緩解。

【風濕的關節症狀2】關節炎


關節會發熱、腫脹,雖然紅腫的狀況比較稀少,不過只要一動就會痛。

通常關節炎都發生在手腕、手指根部、第二關節、腳趾根部等小關節,其他還有腳踝、肩膀、手肘、膝蓋、髖關節等等。
發作時多半是左右對稱,有時候還會轉移到別的關節。

【風濕的關節症狀3】關節水腫(多為膝蓋、髖關節)


關節發炎後,關節中會累積大量的關節液,這個情形就叫做「關節水腫」。
如果發生在膝關節,膝蓋周圍會腫脹,膝蓋內側也會腫起來。

【風濕的關節症狀4】腱鞘炎


肌腱存在於手腳的肌肉與骨骼的連接處,而「腱鞘」有著像刀鞘般的形狀,包覆著肌腱。所以只要肌腱或是腱鞘一發炎,就會腫起來,難以活動。

腱鞘炎又被稱為「彈撥指」「板機指」,浮腫的肌腱會卡在腱鞘中,不太能伸直,如果刻意用手去伸直它,還會像彈簧一樣被彈回去。

【風濕的關節症狀5】滑液囊炎


滑液囊為關節周圍的袋狀組織,充滿如果凍膠囊般的滑液,為的是減少關節間的摩擦。
常常發生的部位是手肘、足關節、膝蓋前面

只要滑液囊發炎,同樣會分泌很多滑液,會有腫脹、疼痛的情形。

【風濕的關節症狀6】關節變形


隨著風濕的病情變嚴重,關節會遭到破壞變形,肌肉也會萎縮。

你有看過拇指外翻嗎?
手腳指頭會向外彎曲,形成獨特的形狀,這就被稱為「關節變形」。

3.其他發生在關節以外的症狀

【風濕的其他症狀1】類風濕結節(皮下結節)

好發於手肘、膝蓋等部位,從米粒大小到大豆大小都有,大小不一、也不會感到痛。

【風濕的其他症狀2】肺病變


罹患風濕的時候,肺部也可能會出現問題。

常見的「有間質性肺炎」跟「肺部纖維化」,症狀為喘不過氣以及乾咳
有的時候也會造成肺部積水,形成「胸膜炎」。

另外,風濕的治療藥物,或是傳染病也會有肺病變的形情,需要好好查清原因以便治療。

【風濕的其他症狀3】惡性類風濕關節炎(MRA)

風濕偶爾會造成血管發炎,若症狀惡化,即被稱為「惡性類風濕關節炎」。
粗大的血管(動脈)發炎會引起心肌梗塞、間質性肺炎等等;如果是發炎在細小微血管,則是會導致皮膚潰瘍、神經發炎等等。

【風濕的其他症狀4】澱粉樣變

長期持續發炎現象,身體各處會產生叫做「類澱粉蛋白」的蛋白質。
類澱粉蛋白若積累在腸道,會引起腹瀉;累積在心臟,會心臟衰竭;累積在腎臟,會變成導致腎衰竭的原因。

風濕該怎麼治療?有可能痊癒嗎?請參考:治療風濕的3大方式!轉換心情也是關鍵之一

對風濕常見的誤會

【誤會1】風濕只有老人會有?
不一定。
風濕好發於30~50歲,男女比例為1:3,
不過60歲以後才罹患風濕的人也不在少數。
【誤會2】天氣寒冷、潮濕,關節才會痛?
很多患者會認為氣候潮濕、或吹到太強的風會刺激關節,變得更疼痛。
天氣變化大,的確會使風濕性關節的患者不舒服,所以才會讓人誤會了吧?會影響到風濕症狀的其實是氣壓變低的關係。
氣壓降低會降低對關節囊的束縛,放任關節腫脹,進而壓迫到附近的神經,所以才會產生疼痛的感覺。風濕的症狀跟氣溫、濕度比較無關,不過也有些人會在天氣變化的時候感到不適

最後

西醫與中醫對風濕的看法真的是南轅北轍呢。

本篇與你分享了風濕的介紹以及許多風濕的症狀。
風濕目前形成原因不明,不過若不幸罹患了風濕,除了要趕快尋求醫師的協助外,在食物方面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喔~

小編將在「飲食習慣會影響風濕嗎?風濕患者到底該怎麼吃?」中介紹你風濕的時候該吃什麼、不該吃什麼!讓你除了吃得健康外,也可以避免風濕症狀惡化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