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現代網路科技發達,許多人都會在社群網站上分享自己的就職經歷,每個人都是充滿幹勁地想要做好第一份工作,做不完的工作,將加班也視為理所當然,想成是磨練自己,但殊不知,這是將自己一步步推向「過勞」的想法。

認識過勞,不要將過勞合理化。

過勞是什麼?

過勞一詞源自日本,意指工作到身體健康出狀況。日本的就業環境與他國有所不同,從小就被灌輸要為公司無私奉獻,上班是理所當然,加班更是。不論是台灣、日本,服務業都被灌輸「顧客是神一般的存在」,也就是所謂的顧客至上的觀念。根據統計,約有70%以上的第一線服務人員,被客人謾罵或是要求道歉過,導致身體不只因為工時過長出狀況,就連心理健康也出現問題。

近年WHO(世界衛生組織),也將過勞納入疾病的種類之一。

「過勞死」是什麼?

除了過勞,「過勞死」也是經常能聽到的詞彙,但是台灣並沒有過勞死,取而代之的是「職災」。原因在於,過勞死指的是工作過度死亡,但是真正讓人死亡的是,因為長期過度工作,身體不堪負荷,所患有的心血管疾病。

患有心血管疾病的原因,不會只有因為過長的工時,也關係到該患者平時的身心狀況,因此並不容易判斷。

導致過勞的原因

導致過勞最主要的原因是,工時過長,可能是因為全球經濟不景氣,許多地方都會開始裁員,人員短缺的情況下,工作內容卻沒有改變,以前是10個人做的工作,卻變成6~7人要做。也可能是因為本來公司人手就不足,習慣1個人當2個人用。工作永遠做不完,沒有好好時間休息,也就成了過勞的主因。

有些人會說:「不是有假日或是特休之類的可以休息嗎?怎麼會過勞?」確實,
每個人一個月都會有8天左右的假日,但是放假不能好好放假,上司一通電話、一則訊息你就得隨時回他。這樣的情況下,該怎麼讓自己好好休息呢?

龐大的壓力會讓人身心俱疲,即便一個人看起來身心健康,一旦承受過多的壓力,便會在一瞬間崩潰,就像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一樣。

草莓族?奴性重?真的是如此嗎?

社會新鮮人剛開始出來工作,做幾個月發現這份工作並不適合自己,想要轉換跑道時,卻被家人說:「你這樣子很草莓,做沒多久就要換,想當年我們一個工作都做好幾年才會換。」

被朋友說:「自己以前也是做幾個月就想辭職,但是時間久了就習慣了,況且現在工作不好找,做個一、兩年磨練自己再走,搞不好你只是還不熟悉,久了就會習慣。」

往往自己真的硬撐做久了就會開始想,再找一份工作不知道需要多久,薪水也不知道好不好,反正也習慣了,離職很可惜。

很多時候都會因此造成過勞,這是不容忽視的問題。

該如何定義過勞?

我們時常在新聞上看見醫護人員過勞,警消人員過勞,飛機機組人員過勞、司機過勞。「過勞」該如何定義呢?

雖然判斷是否過勞,最有利的證據是上下班時數,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偶爾會聽到身邊的親朋好友說,自己的工作到了下班時間,公司會要求打卡,然後繼續把工作做完,或是帶回家做,也就是所謂的「責任制」,使得即便真的過勞,如果沒有有力的證據,也能以使法律信服。

過勞會出現的疾病

過勞最常發生的問題就是人體免疫力差,除了容易感冒以外,也比一般人更容易患有心血管疾病,像是:腦中風、血管堵塞

過勞與疾病息息相關

過勞最常發生的問題就是人體免疫力差,除了容易感冒、頭昏眼花以外,也比一般人更容易患有心血管疾病,像是:

 

 

腦部疾病

顱內出血

蜘蛛膜下腔出血(SAH)

腦梗塞

高血壓性腦出血

 

心血管疾病

心肌梗塞

狹心症

心搏停止

 

心理疾病

腸躁症

憂鬱症

不只心血管疾病,過勞也會讓"心"生病。

過度的勞動對身體有害,當然,對心靈也是。
一旦身體過度勞累,便會開始排斥工作、工作效率變差。工作表現差,挨罵的機率就高,或著有些人對於自己的工作標準較高,沒有辦法接受不完美,一心想將工作做好,卻礙於自己身體狀況欠佳而有所瑕疵。長期心理承受著龐大的壓力,輕則腸躁症,重則憂鬱症。

不可小看過勞對身體帶來的負面影響。

改善過勞問題

首先,小編想推薦給你一本好書《雖然痛苦到想死,卻無法辭職的理由》

想要改變過勞,並非講個兩、三句話就能解決。很多時候,即便自己想要跳脫環境,但卻總得顧慮到周遭的人、事、物,如果你有家庭,你辭職了那該怎麼辦?你的存款能付幾個月的房租、飯錢?大好前景的工作,再熬個幾年就能出頭,這時候放棄豈不是太可惜?都努力了這麼久……

是的,就放棄吧。

錢的問題可以再想,一旦身體、心理健康出了問題,吃藥也不一定能解決,也不能想著靠藥物解決。辭職如果能換回健康,那麼這場交易,是非常有價值的。

好好地休息

如果真的沒有辦法放棄工作,試著在自己的休息時間,關閉所有的聯絡方式,當你知道工作有可能隨時找上門時,心裡都會處於戰戰兢兢的狀態,沒有辦法好好休息,一旦你關閉了所有的聯絡方式,那麼就可以放心地睡覺、做各種休閒娛樂。

總結

身體疲憊是一種警惕,過勞不是一個好現象。努力是好事,但努力過了頭,卻有害身體健康。

人生就像是一場遊戲,但是它不能重來,因此要好好把握每個選項、每個當下,不要因為工作毀了健康,也毀了接下來的人生。

那麼我們下篇見囉! 掰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