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茶和抹茶都具有成為超級食物的潛力,雖然同樣來自茶樹(學名:Camellia sinensis),但是不同的栽培、殺菁、研磨直到沖泡方式,讓兩者各自擁有自己的獨特風味。
最值得一提的莫過於抹茶和綠茶的營養價值了,要說哪個好喝畢竟每個人的口味不同,但要兩者的成分倒是可以客觀的比較。
抹茶和綠茶差在哪?養生該喝哪種?這篇文章將全部告訴你。

抹茶是不透明的亮綠色

其實抹茶和綠茶雖然都是綠色,但兩杯放在一起對比下來很好分辨。
一般泡茶是將茶葉倒置濾茶網,然後在茶壺中注入熱水泡開;除此之外也有直接把茶葉裝在馬克杯的散茶、茶包,或是冷泡茶等各式各樣的泡法。
當茶葉的成分經過一段時間後在水裡散開,若是綠茶茶葉,茶湯會呈現介於綠色和黃色之間的清澈;可能懸浮一些茶葉碎末,但茶葉本身最多沖過幾次就會丟棄。
茶葉是暗綠或黃褐色,且看得出是葉子乾燥揉碎的樣子;抹茶用的茶葉卻是粉末狀,通常叫抹茶粉,因為高含量的葉綠素,呈現更為明亮的綠。
泡抹茶時不像茶葉只有釋出微小分子,而是連同粉末也全部融在水中,變成不透明的綠色。

抹茶的製造過程


綠茶是指未發酵的茶葉,從這點來看,抹茶用的茶葉未經發酵,所以也算是一種綠茶。這一點容易讓人誤以為兩者是類似或根本是同樣的東西,但是製造過程大異其趣,抹茶用來指粉末茶,綠茶用來指茶葉茶。
一般綠茶的生產,會經過栽種、收成、殺菁、揉捻、乾燥等過程;紅茶、烏龍茶等發酵茶則會在乾燥前多一道發酵程序。
抹茶大致上跟綠茶一樣,但是真正茶道用的抹茶只能用最頂級的一番茶(春季第一次採摘),且採摘前要管制日曬;製程中省去揉捻,但會去除茶梗,只留下葉片;最後還要研磨成粉。

抹茶的殺菁與研磨

殺菁是將茶葉中的氧化酵素破壞,停止茶葉發酵的過程。
以台灣製茶的殺菁來說,普遍是用熱鍋炒菁,溫度會高到攝氏300度左右,並且炒茶葉時要不斷晃動好平均受熱。
抹茶的殺菁卻是靠「蒸菁」,就是用高溫水蒸氣來加熱,溫度大約只需200度,能留下較多營養和甘味,而且因為水蒸氣瀰漫,茶葉加熱均勻,蒸菁的時間比炒菁短。
乾燥的茶葉最後要研磨成抹茶粉,這步驟也很講究,為了增加效率而提高研磨機轉速,會因為力道過強與摩擦生熱讓茶葉營養受損。必須低溫慢磨,才能保留最多的風味。

回甘不苦的抹茶

好的抹茶通常比綠茶好喝,這邊好喝的定義是更少的苦味和更多的甘味。
抹茶用的茶樹在剛冒出嫩芽、快要採收的前三周會在茶樹上鋪黑網,讓新生嫩葉減少光照。由於陽光會讓茶葉中鮮甜的多酚變成苦澀的兒茶素,控制日曬就能保留更多茶葉的美味。
綠茶是先苦而後回甘;抹茶卻不會苦,不需要添加任何奶或糖也有一股奶香,更好享受茶葉的回甘滋味。

抹茶的營養價值更高


如果你會疑惑:「抹茶比綠茶更營養嗎?」答案是無庸置疑的抹茶大勝。
如果用抹茶磨碎前的茶葉泡茶,在不把茶葉一起吃的情況下,養分不可能多過用抹茶粉泡、幾乎將茶葉完整喝下肚的抹茶。
茶葉中被認為相當有益的成分,像是兒茶素,抹茶比綠茶高2倍;茶胺酸、茶單寧等差距大概10倍以上;維生素、葉綠素、多酚等林林總總加起來,抹茶和綠茶的抗氧化效果更是高達百倍的差距,就不提纖維素、蛋白質、礦物質等人體必需的營養了。
唯一算不上優勢的只有咖啡因濃度,抹茶是綠茶的三倍,或許會讓不能喝咖啡因的人退避三舍,但其實不必太擔心咖啡因害你睡不著或心悸。因為抹茶具有鎮靜效果的茶胺酸非常多,足以和咖啡因拮抗,喝完抹茶反而會心情平靜,更好入眠,值得一試。

結語

要是你期待綠茶的抗老、防癌、降血糖或燃脂等功效,抹茶肯定也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