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斑部」位於視網膜的正中央,是外界光線在眼球成像的地方。它的直徑只有2mm,厚0.2mm,卻是掌管大部分視力的重要部位。「黃斑部病變」,就是黃斑部因為各種因素退化、變質,而造成視力受損的一種疾病。

我們用眼睛看東西時,外界光線會刺激視網膜,轉變為電子訊號,再由視神經負責將訊號送到大腦。視網膜就像底片一樣,非常敏感、脆弱,一旦它的中心黃斑部發生病變,看東西可能就可能會輪廓扭曲、模糊不清;視野也會有遮蔽,出現黑點等症狀發生。

今天我們就來帶大家一起了解,「黃斑部病變」到底是個什麼樣的疾病。文內也附有自我檢測圖,可以簡單測試一下自己有沒有初期症狀喔。

黃斑部病變有哪些種類?


黃斑部病變可以大致分為「乾性(萎縮性)」與「濕性(滲出性)」兩種類,各自的成因不同,處理對策也不太一樣。

乾性黃斑部病變(萎縮性、非出血性)

「乾性黃斑部病變」是黃斑部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退化的現象,患者約占9成左右。雖然它的別名「萎縮性黃斑部病變」聽起來有點可怕,但它其實只是一種自然老化的過程,暫時還不會對視力有急遽的影響。只是伴隨黃斑部退化,演變成滲出性的風險也會增加,所以建議還是要到醫院定期健檢。

濕性黃斑部病變(急性、出血性)

「濕性黃斑部病變」則比較嚴重,屬於急性發作,短時間內視力就會大受影響。一開始眼前的物體可能會扭曲變形,或是部分模糊不清。如果延遲治療,到了後期,眼前的景象就像開了一個大黑洞一樣,等同視覺功能已經喪失。

它的成因是視網膜附近的微血管異常增生,這些血管非常脆弱,一旦破裂引起出血,就會對黃斑部造成傷害。有個說法是視網膜原本就血液循環不良,為了彌補氧氣、養分的供應不足,這些原本不該存在的血管,才會一一冒出來。

黃斑部病變會好嗎?該怎麼治療?


乾性黃斑部病變的患者,只要找眼科醫生定期追蹤,並且依照指示補充營養、正常生活即可。它的目的主要是減緩老化、強化防禦,並且避免病情往濕性發展。

而濕性黃斑部病變的治療目的,則在於「抑制血管增長」並且「封閉新生血管」。主要方式有與下面兩種:

眼內注射

就是「在眼球打針」,把藥物注射進眼球玻璃體,讓它發揮抑制血管增長的功效。

雷射手術

用低能量的雷射光照射,將新生血管的封閉起來,治療滲漏與出血。

這兩種治療都已經廣泛運用在臨床治療上,治癒情況也被證實相當不錯。在台灣,大部分的治療方式也都有健保給付。不過每個人的情況不同,醫生診斷的治療方式也不一樣 ,實際療效與健保規定,都必須參照醫生的專業診斷與相關法規才行!

另外,在歐美與日本等國也積極研究「幹細胞」培育視網膜細胞,並將它移植到病人身上 ,2020年10月在日本神戶也出現了全球第一起移植成功的案例。目前的情況雖然離普及還很遠,但是醫學的進步,也讓我們對抗疾病更有信心。

黃斑部病變測試:阿姆斯勒方格表

上面這個像圍棋棋盤一樣的圖叫做「阿姆斯勒方格表」,是一種黃斑部病變的簡單自我檢測方式。步驟如下:

  1. 視力矯正的人不需拿掉眼鏡,可以直接戴著進行
  2. 離螢幕30公分左右(約兩隻手掌)的距離
  3. 遮起左邊眼睛,注視上面的棋盤中心點
  4. 注意眼前的變化,再換遮右眼重覆一次

如果看這張圖覺得「閃爍」,先不必太擔心,這是正常的。閃爍是因為顏色對比產生的視覺暫留效果,根據眼睛當下疲勞與否,程度可能會有所不同。

但如果在過程中感到格子「被黑影遮住」、「扭曲」或是「缺口」,就必須特別注意了!這有可能是黃斑部病變的前兆,應該立刻尋求眼科醫生的協助。

黃斑部病變在初期不太會同時影響雙眼,大多都是單邊眼睛的景象出現扭曲、缺失的狀況。不過平常兩隻眼睛都張開時,左右景象重疊,這些缺陷就會變成視覺盲點。單眼看東西,很容易就可以察覺視野中的異常。

其實不止這張圖,日常生活中的磁磚、窗框,有方格的東西,也都可以時不時拿來自我檢測一下喔。

這樣保養,黃斑部病變不易找上門


黃斑部病變的高風險年齡層大約在40歲以上,尤其以銀髮族居多,因此「自然老化」仍被認為是最主要的病因。其它還有遺傳、相關疾病影響等等可能導致罹病機率增加的因素,目前醫學界都還在努力研究當中。

雖然我們沒辦法反轉時間,但是透過均衡補充營養,並做到下列幾點,還是可以將黃斑部老化、變質的速度減緩,保護原有的視力。

維生素A(β-胡蘿蔔素)、維生素C、維生素E


「吃胡蘿蔔有益眼睛」這句話一點都沒錯,因為胡蘿蔔提供的「β-胡蘿蔔素」,是優秀的維生素A來源。維生素A主要的功用跟「黏膜」有關,可以幫助眼球的黏膜細胞分泌眼淚,達到保護、滋潤的作用。
至於維生素C與E則都是很好的抗氧化物質 ,除了防止老化、維持眼睛正常機能以外,對身體也有諸多好處。多吃水果與堅果類的食物,就可以確保足夠的攝取量。

營養價值滿點的維生素A,還可以從這些食物攝取:
哪些食物中含有維生素A?不僅顧眼睛,還能讓皮膚水噹噹,骨骼牙齒硬梆梆!

葉黃素、蝦紅素


說到保養眼睛,我們常常聽到「葉黃素(包含玉米黃素)」、「蝦紅素(又稱蝦青素)」這兩個名字。跟上面的提到的β-胡蘿蔔素一樣,他們都屬於類胡蘿蔔素家族,被認為有很優秀的抗氧化能力,並能發揮保護眼睛的功效。

健康的黃斑部會有足量的葉黃素累積,它能夠過濾紫外線與藍光,讓眼睛免於傷害。而黃斑部一旦退化,葉黃素的濃度也會跟著下降,防護能力大打折扣,因此必須額外補充。深綠色的蔬菜的葉黃素含量最為豐富,「菠菜」又是其中的冠軍。有研究指出,每天只需吃半個拳頭大小的菠菜,長期下來有望降低一半以上黃斑部病變的風險!

「蝦紅素」則可以從藻類、甲殼類與鮭魚等食物中攝取,含量又以紅藻最多。它有著更勝於葉黃素的抗氧化與抗發炎效果,可以與葉黃素的保護功效相輔相成。普遍認為它可以幫助延緩黃斑部老化,並抑制視網膜血管異常增生,進而降低濕性黃斑部病變發生的機率。

想知道葉黃素與蝦紅素如何吃嗎?請參考:
還不知道葉黃素是什麼嗎?功效真有那麼神奇?
蝦紅素的功效不僅外用能美白,內用更能保護眼睛及各個器官,是什麼原因讓它這麼好用?


有研究顯示,血液中「鋅」的濃度太低,也跟黃斑部病變的發生有關聯。隨著年紀增長,很多人都會慢慢戒掉大魚大肉的壞習慣;不過海鮮、肉類食物當中含有豐富的鋅,因此最好還是適量攝取。富含鋅的食物首推牡蠣、牛肉 ,另外還有胚芽與寒天,對健康也相當有益。

認識更多鋅的功效,請看之前的文章:
【認識鋅】不怕掉髮憂鬱!給你好「鋅」情 男性不可不知的鋅的7種功效
男女都該攝取!!酵母鋅比鋅更好吸收~

Omega-3脂肪酸


「Omega-3」是一個分類名稱,包含常常聽到的DHA還有EPA、ALA等等,它們都屬於脂肪酸(油脂成分)的一種。研究證實,Omega-3同樣具有抗氧化以及保護視網膜的作用,還可以幫助葉黃素吸收。它的來源除了魚類以外,補充魚油、藻油等營養品也是一種選擇。

想知道有哪些優質的Omega-3來源嗎?這裡幫你整理好:
吃魚油卻不知道Omega3?!食物來源和功效、好處一次告訴你!
澳佳寶、三得利、萊萃美等6款市售魚油比較!究竟哪一款吃起來最有感、CP值最高呢?

適度遮陽,降低紫外線刺激

根據研究指出「直視正中午的太陽15分鐘」所受到的紫外線刺激,會與眼部病變產生直接的因果關係。雖然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太可能去直視太陽那麼長的時間,但想要將這部分的風險降到最低,就必須做好防曬對策。注意天氣預報的紫外線指數,長時間戶外活動時可以配戴太陽眼鏡和遮陽帽,避免紫外線的傷害。

避免用眼過度

黃斑部病變的病患年齡層有下降的趨勢,原因一般被認為是年輕族群長時間使用3C產品,眼部疲勞而加速老化所導致的。其實不只3C產品,閱讀、寫字,只要是長時間集中用眼的活動,都可能讓眼睛有過勞的風險,因此適度休息是非常重要的喔。

留意家族遺傳病例

根據研究,家族中如果有黃斑部病變的病例,個人發病的可能性也會提高50%左右。如果家裡有罹患黃斑部病變的長輩,在關心、陪同治療之餘,也別忘了為自己安排一下相關檢查喔。

最後

黃斑部病變和白內障、青光眼一樣,都是可能長久影響視力的疾病。「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必須先了解它,才有可能戰勝它!

更加了解青光眼與白內障,這裡提供傳送門:
什麼是白內障?白內障的症狀與預防!
青光眼就是高眼壓嗎?它的原因、症狀又是什麼?一些關於青光眼的小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