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是乾癬病友,那在進入今天的主題以前,要請你先回想起從前「長青春痘」那個時候的事情。莫名其妙找上門來,治也治不好的青春痘,想必是一段令人無奈又沮喪的回憶吧?

而乾癬是一種慢性長期的皮膚病,造成的影響比青春痘還要更深遠,乾癬病友也同樣會因為旁人的不理解而感到受傷。在這篇文章會介紹乾癬的原因、症狀、預防與治療,以及你我都該知道的3個乾癬重要觀念。

乾癬的原因是什麼?


乾癬(Psoriasis)是一種不會傳染的慢性皮膚病。在外觀上的特徵,是身上長出一塊一塊的厚厚角質,除了紅腫之外,還會出現乾裂的銀色皮屑剝落,所以也有「牛皮癬」以及「銀屑病」的別名。在台灣有10萬人受到乾癬的困擾,大約占0.5%的人口比例。

乾癬最根本的原因在於遺傳體質,但是會不會發作,就要看免疫系統有沒有異常的狀況了。也因為乾癬是免疫系統活躍所引起,所以在大病初癒時最容易發作。有人在長完水痘之後,本來身上小範圍的乾癬開始擴散;也有人只是去海邊曬傷,回家後卻整個身體都出現乾癬的症狀。

乾癬的初期症狀與4大類型

乾癬的初期症狀大多是輕微的「尋常性乾癬」,不過誤信民俗療法、輕忽就醫,都有可能增加惡化的風險,甚至併發關節炎,或者其它免疫相關的疾病。

尋常性乾癬


有90%的乾癬病人都屬於尋常性乾癬,除了上面提到的角質增厚紅腫斑塊以及皮屑剝落之外,刮除皮屑也會看到點狀出血,至於搔癢的感覺則不一定會發生。尋常性乾癬大多出現在頭皮、手肘、膝蓋、四肢、軀幹、指甲,以及耳朵後面這些容易受到刺激的部位。

雖然尋常性乾癬是最常見的類型,但因為每個人長的位置不同,外觀也不太一樣,所以診斷上也比較困難。例如:長在頭皮上面的乾癬,常常第一時間被診斷為「脂漏性皮膚炎」,差別在於乾癬的紅斑會超出髮際線。而長在指甲的乾癬會造成指甲的變形凹陷,所以會優先懷疑是「灰指甲」。

另外,尋常性乾癬是一種「動態」的皮膚病,發病的部位不一定會停留在原地。隨著時間與身體狀況的不同,乾癬的患部範圍縮小、擴大甚至移動位置都是有可能的。

滴狀乾癬


滴狀乾癬和尋常性乾癬的外觀相同,但是大小只有1公分左右,並且像雨滴一樣,點狀散布在軀幹以及手腳的皮膚。滴狀乾癬以小朋友和青少年的病人最多,常見的情況是在呼吸道鏈球菌感染,也就是喉嚨發炎痊癒之後,突然爆發乾癬的症狀。

膿皰性乾癬


屬於急性的乾癬類型,身體的免疫反應更為劇烈,發病時可能會伴隨高燒、倦怠這些類似流感的症狀。至於它的外觀則是乾癬紅斑伴隨黃色的膿皰。不過這個膿皰裡面並沒有細菌,而是白血球聚集才形成的,所以短時間內就會慢慢消下去。記得千萬不要把它摳破,以免真的細菌感染喔。

乾癬性紅皮症


乾癬性紅皮症非常罕見,只佔乾癬病患的1%。它指的是乾癬範圍擴散到全身,大面積皮膚呈現泛紅脫屑的狀態,下肢浮腫也是常見的症狀。由於身體的免疫反應劇烈,會伴隨嚴重的發燒不適,容易引發脫水、感染,並造成肝腎功能異常,所以必須住院接受完整檢查與治療。

乾癬性關節炎


「乾癬明明是皮膚病,跟關節炎有什麼關係呢?」雖然它們之間並不會互相影響,但因為發生的原因相同,都是「免疫系統異常」而導致的發炎,所以容易併發,兩個人很常一起出現。皮膚科和風濕免疫科兩邊的醫生,一定都會特別提醒乾癬病友們多加注意。根據統計,罹患乾癬的病人有最高4成的機率,在5到10年後出現關節炎的症狀。

更詳盡的關節炎資訊,幫大家整理在這邊:
關節炎除了疼痛之外,還有什麼症狀?關節炎有哪些種類?
關節炎要看哪一科?中醫還是西醫?熱敷有效嗎?
吃什麼可以預防關節炎?關節炎的預防與禁忌

不會傳染!乾癬的3個重要觀念

對於乾癬病友們來說,乾癬治療是一生的課題,而一般人也應該學著尊重與理解。以下是3個關於乾癬的重要觀念:

乾癬並不會傳染


乾癬是不會傳染的!看到「癬」這個字,我們很容易就會聯想到「體癬、足癬(香港腳)」這些黴菌感染的皮膚病。不過乾癬的主要原因是免疫系統異常引起的發炎、腫脹,跟黴菌一點關係也沒有。因此,就算一般人跟乾癬病友肢體接觸,也絕對沒有任何傳染的風險。對乾癬病友很多的誤會和恐懼,其實都是因為我們本身的知識不足而已。

乾癬遺傳的機率很低


乾癬會受到其他疾病的影響而觸發,心理壓力、不良生活習慣也有影響,但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於遺傳與體質。也就是說,我們從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經決定自己會不會得到乾癬了。

不過,決定乾癬的基因是隱性的,即使爸爸媽媽其中一邊有乾癬的問題,實際在自己身上發作的機率也不高,只有10%機率會得到遺傳。所以就算家族裡面有人是乾癬病友,也幾乎不需要擔心。

乾癬是可以戰勝的疾病


一旦確定診斷出乾癬,病人就必須了解:乾癬是一種終身存在的皮膚疾病,幾乎沒辦法根治。所以皮膚科醫生在看到類似的症狀時,都會格外謹慎細心,不會輕易做出最後結論。

乾癬雖然沒辦法根治,但是在持續治療之下,症狀可以被完全控制,不至於影響日常生活。只是乾癬的治療過程非常漫長,前後可能長達十幾年,所以很容易讓病友感到強烈的心理壓力。如果你感到很沮喪的話,記得要跟醫生溝通,或許可以換一個更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千萬不要半途而廢!

4種乾癬治療方式

乾癬初期一定是去看皮膚科,如果有併發關節炎的話,再轉往風濕免疫科。醫生會先從問診、視診,以及觸診調查開始,如果有類似乾癬卻無法判斷的症狀,就會從病人身上切取皮膚組織,用顯微鏡仔細觀察。有關節症狀的話會照X光、掃MRI;可能也會安排血檢測量三高指數,判斷基本的健康狀況。

外用藥膏


擦藥是乾癬治療的第一步,也是基本功。效果最好的是類固醇藥膏,有消炎止癢、抑制細胞生長的作用。不過在使用時要特別注意:乾癬的類固醇藥膏都屬於「強效類固醇」可以用在身體,但不能接觸臉部、私密處等敏感皮膚。簡單來說,如果醫生開了兩支藥膏給你分開擦,記得把兩支藥膏擦的位置分清楚就好。

乾癬的外用藥膏還有很多種類,維生素D3、焦油類的藥膏可以抑制細胞生長;A酸則有抗發炎、去角質的功用;保濕劑(乳液)雖然沒有實際療效,但是把保濕做好可以降低不適感,簡單便宜卻很有效。

擦藥小訣竅:

  1. 因為類固醇藥膏的刺激性比較強,擦藥的時候只要薄薄一層敷上去就可以了。擦得太厚會讓效果變差,皮膚也會受到刺激。
  2. 當小範圍的乾癬快要痊癒時,中間的紅腫會比較快消下去,變成一個圓環。擦藥時記得沿著外圍的突起畫一個圈圖,不要沾到其它地方。
  3. 點狀分布的乾癬,也盡量用點的方式擦藥,避免大範圍塗抹。可以避免刺激皮膚,也比較不浪費藥膏。
  4. 擦藥的時候要輕輕的,避免大力搓揉,用指甲去摳更是NG行為。如果會癢的話,洗完澡可以塗上質地厚重一點的乳液、凡士林,做完保濕之後再來擦藥,就會感到比較舒緩。

照光治療


如果外用藥膏的效果不佳,那下一步可能就會開始進行照光治療。照光是皮膚科很常用來治療乾癬與白斑的方式,用特殊波長的紫外線直接接觸身體,可以將大範圍皮膚的狀況穩定下來。雖然有曬黑的副作用,但照光治療還是對抗乾癬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口服藥物


口服藥常常跟照光治療同時進行,除了最常聽到的「口服A酸」以外,還有「MTX」、「環孢靈」等等藥物,都是專門用來對抗嚴重的乾癬病情。

這些藥雖然有效,卻也伴隨著畸胎風險、加重肝腎負擔等副作用,所以一定要在醫生囑咐下使用才行。例如吃口服A酸的女生,停藥兩年內必須小心避孕;MTX則是一種有肝毒性的藥物;環孢靈則不能搭配照光治療,否則會增加皮膚癌的機率。

生物製劑


「口服藥物+照光治療」是傳統對抗乾癬最有效的方式,大部分的乾癬病友都可以用正規治療得到控制。至於「生物製劑」則有點像是核子兵器,能夠一次把最嚴重的病灶清光,卻伴隨著高成本與未知的副作用。在決定進行以前,會先安排胸部X光,以及肝炎病毒、結核病的相關檢查。

健保雖然也有給付生物製劑,但是需要事前申請,而且條件非常嚴格。建議大家先把6個月口服藥物、3個月照光的正規治療完成後,再跟醫生討論看看這個選項。

乾癬預防保養5重點


看到這邊大家想必也已經了解,乾癬是一種治療起來非常辛苦的疾病。雖然我們沒辦法改變遺傳體質,但是可以從日常生活的預防與保養著手,把誘發疾病的因子去除,才能找到與疾病和平共處的辦法。

戒菸戒酒

無論是尼古丁還是酒精,都會讓身體處於輕微的發炎狀態,大大增加疾病發作的風險。

維持健康的體態

肥胖帶來代謝方面的疾病,不僅會讓乾癬的病情變得更加複雜,也會降低口服藥被身體吸收使用的效率。

有空多曬太陽

適度的陽光對乾癬有好處,有機會就可以到戶外曬曬10分鐘左右的太陽,增加體內維生素D的濃度。

做好皮膚保濕

治療乾癬的藥物,大多都有讓皮膚乾燥的副作用。尤其遇到冬天乾冷的氣候,更要注意肌膚保濕,

避免受傷生病

這裡指的是乾癬以外的其它疾病,尤其是皮膚的外傷,很容易就會觸發免疫系統,成為乾癬發作的導火線。就算只是小病小痛,也要確實接受治療,不要把身體亮紅燈的時間拉長喔。

最後

文章的最後,我們再複習一次乾癬最重要的三個觀念:不會傳染不易遺傳,而且是可以戰勝的疾病。關於乾癬的種種問題,雖然現代醫學沒辦法回答我們「為什麼」,但是可以很清楚的告訴大家「怎麼做」。希望你能把今天的知識分享出去,也希望各位病友們都可以早日控制住病情,回歸健康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