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的分量明明和以前吃得差不多,為什麼我吃飽後會這麼不舒服?」
「因為身體虛弱,想要多補充營養來強壯身體,結果反而胃痛,需要來一顆腸胃藥……」
「腸胃不好真的很困擾我,我可以怎麼做?」
你是否也被腸胃問題困擾許久,讓你吃東西總是無法盡情吃、吃什麼拉什麼?
那你就更需要看這篇文章了喔!!
今天將會針對腸胃不適,和你分享該怎麼吃、怎麼喝、吃什麼藥有效以及緩解腸胃問題的穴道等等,提供你各種改善腸胃不適的方法~
目次
三種腸胃症狀的改善方法
你還記得上一篇「腸胃不適可能是這些疾病的前兆?常見症狀教你初步判斷!! 」中的3種腸胃症狀的類型嗎?接下來要介紹的是面對各類型的改善對策!
A型(壓力大、飲食習慣不好而引起的腸胃不適)
常見的症狀:皮膚粗糙、肩膀痠痛、焦躁、心情憂鬱、食慾異常、比平常還想要攝取甜食
上一回有解說過,是因為肝臟的問題而對腸胃造成了影響。因此推薦你藉由攝取具有酸味的食品,來調整肝臟的狀態。
壓力會影響肝臟健康,所以可以攝取少量的檸檬、臭橙、李子、梅干或是醋等等,還能夠防止攝取過多的甜食。
不過酸酸的食物也不能吃太多喔,會刺激分泌胃酸,可能會讓腸胃更加不舒服。
B型(隨著年紀增長而引起的腸胃不適)
常見的症狀:跟年輕時比起來食量減少、變得不能勉強自己、不像以前能吃那麼多油膩的料理、比起大魚大肉更愛清淡的東西隨著年齡的增加,腸胃功能也跟著下降,所以會吃得比較少。若先吃主食的碳水化合物,一下就飽了,會變得無法攝取到需要的營養素。
推薦這類型的人可以先吃主菜與副菜,把碳水化合物留到後面吃。這樣就能自然地攝取到蛋白質、維他命的營養,以預防營養不均衡的情形。
C型(天生腸胃虛弱)
常見的症狀:腸胃容易不舒服、容易累、容易感冒、手腳冰冷、不太會胖、不能喝冷飲、排便情形異常(便秘或腹瀉)C型的人因為本來腸胃就不好,假設勉強自己吃太多的話,反而會有反效果,不僅會感到疲倦,而且肚子附近的肥肉也會長出來。
因此吃飯的時候,不要吃太飽,吃「八分飽」是最好的。
還有,天氣炎熱應該就會想要喝點冰涼的飲料,不過當冰涼的東西進入腸胃後,會降低腸胃功能,讓身體發懶無力,要多注意喔。
若一定要喝冷飲,可以第一杯喝冰的,第二杯開始就要喝溫水了。
吃涼麵、冷蕎麥麵時,可以配上薑、韭菜、蔥等能夠溫暖身體的調味料,能夠避免身體太過寒冷。
腸胃不適該吃什麼、喝什麼?
那麼,腸胃不好的人該注意些什麼事情呢?以下將會針對「對腸胃好的食物」、「好消化的食物」、「不會給腸胃帶來負擔的吃法」這三點進行介紹哦。
對腸胃好的食物
對腸胃好的食物有清粥、鹹粥、烏龍麵等煮得軟軟的料理。
除了選擇好消化的食物之外,配料也要切得比較小一點,料理也以清淡為主,不要加入太多調味料。
清粥、鹹粥、吐司
烏龍麵、蔬菜湯
茶碗蒸、湯豆腐
燉菜、火鍋
布丁、果凍等等
好消化的食物
肉類(脂肪少的)
雞胸肉、小里肌肉等等
魚類
白肉魚(鱈魚、比目魚、鯛魚等)
魚肉山芋餅
蛋
半熟蛋
蔬菜
在這一篇「腸胃不好的人要小心!吃這幾種食物可能會讓你的腸胃不適加劇!!」文章中有提到,蔬菜有分水溶性膳食纖維與非水溶性膳食纖維,黃金比例為:非水溶性纖維vs.水溶性纖維「2:1」。
不過纖維少、好消化的食物為水溶性的馬鈴薯、芋頭、山藥、白蘿蔔、高麗菜、菠菜、白菜等等。
水果
香蕉、蘋果、水蜜桃、哈密瓜、水果罐頭
豆類
豆腐、納豆、味噌
乳製品
牛奶、優酪乳
調味料
醬油、味醂、鹽巴等
※記得別加太多唷
飲料
焙茶、番茶、麥茶
乳酸菌飲料、蘋果汁
礦泉水
不會給腸胃帶來負擔的吃法
小編身邊也有朋友的腸胃不好,常常肚子疼,但他雖然腸胃不適,食慾還是超級好,所以他依舊每天吃飽飽,腸胃狀況自然也沒有好轉。
後來小編建議他,腸胃不舒服時就不要吃太多,吃八分飽就好。他後來也乖乖照做了,腸胃不適的情況就真的有改善喔~~
也有人的情形是完全吃不下。
什麼也不吃的話,胃液可能為侵蝕胃壁,對腸胃不好。
若沒有食慾的話,推薦你可以將一餐分成5~6次吃。
另外,就算是方便消化的食物,也要好好咀嚼再吞嚥,因為幫助消化的酵素──澱粉酶需要透過咀嚼才能分泌,這樣才能減少腸胃負擔。
腸胃不適該吃什麼藥?
對於腸胃不適,成因不同、處理方式也不一樣。
有的時候,用錯方式可能會有反效果,所以需要多多注意喔。
而且,太過依賴藥物可能會增加對腸胃的負擔,因此需要重新審視每天攝取的食物,並做出改善。
1.腸胃功能低下→促進消化的藥
若腸胃的蠕動功能降低,消化不了停留在胃中的食物,就會有反胃的感覺。想要促進腸胃蠕動,可以選擇健胃整腸劑或是有促進消化功能的藥品。
2.吃太多不舒服→消化整腸藥
由於吃太多而引起的消化不良、反胃,可以透過服用有添加消化酵素的胃腸藥,來促進消化,解決腸胃不適的問題。
3.疲勞、壓力大→抑制胃酸分泌的藥
過於勞累、壓力大會刺激分泌過多的胃酸,為了抑制胃酸,可以嘗試服用有添加「制酸劑」的藥品。
腸胃不舒服時可以按的穴道
圖片來源: https://www.yomeishu.co.jp/icho_fucho/tsubo/
腸胃的症狀並不只會出現在胃附近,也會出現在胃的內側以及背部。假設有背部痠痛、緊繃的現象,說不定就是腸胃不舒服的徵兆。
可以藉由按壓穴道來提升腸胃功能, 肩胛骨的下方到腰間一帶有一個叫做「脾俞」的穴位,如果那附近有僵硬的情況,可以輕輕按壓。
位置在上面一些的「肝俞」則是有緩解疲勞的效果,若已經形成肌肉僵硬,當天趕緊消除是最好的。可以請別人幫你按摩或是使用按摩用的道具(如:按摩棒)來刺激穴道。
腸胃不適應該要看什麼科?
台灣人常常有人掛錯科,因為我們的西醫分得太細了,等病患發現治療無效的時候可能都已經錯過了治療的黃金時間,不僅浪費醫療資源也延誤病情。
而且有「腸胃不適」這個症狀的疾病太多,為了保險起見,可以先看「家庭醫學科」,俗稱的家醫科。家醫科醫師可以幫我們評估病情,再視情況決定是否幫你轉到其他科,做更進一步的治療。
所以,如果你不知道身體哪裡出問題,怕看錯醫生的話,看家醫科一定沒錯!
最後
有閱讀過這一系列文章的你應該也會跟小編一樣,了解到人體的內臟比我們想像中的還要拼命為我們賣命呢。
據說腸胃每天消化食物所付出的勞力,可是超越了攝取到的能量的70%。
腸胃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努力工作著,我們偶爾應該要讓他好好休息一下才對。
從現在開始改變你的飲食習慣,好好維護腸胃健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