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因為多汗症而感到困擾嗎?小時候體育課上完,地上一定會出現兩個屁股印子;天氣只要稍微熱一點,妝容跟瀏海就立刻爆炸,還沒到目的地就要把濕濕的衣服換掉;更別提手汗、體味可能帶來的尷尬場面了。
根據相關調查,每100人當中就有1名多汗症患者,然而奇怪的是,很會流汗的人好像又沒那麼少見?「流汗體質跟多汗症的區別」想必很多人都非常好奇,今天的文章會說明怎麼樣的症狀才算是多汗症,並告訴大家一些在看醫生前必須知道的事!
目次
什麼是多汗症?多汗症原因大不同
人體之所以會流汗,主要在於調節體溫與反映情緒兩大作用。而多汗症(Hyperhidrosis)指的就是因為體溫調節異常或是情緒緊張,導致排汗量增加,並對日常生活造成影響的一種症狀。依照發生的原因以及特徵,多汗症可以分為以下兩種類型:
次發性多汗症
因為其它疾病的影響,導致出汗量異常增加,例如糖尿病、痛風、甲狀腺機能亢進等等。比起原因不明的出汗,繼發型的多汗症只要能把疾病的根源去除,就可以得到明顯改善。次發性多汗症有兩個特徵:
- 全身大面積的出汗
- 晚上睡覺時容易盜汗
如果你的流汗情況屬於以上這兩種,那就建議盡早去看醫生喔。只是應該看的不是皮膚科或神經科,而是到內科或家醫科接受檢查,請醫生為你找出生病的源頭,才能把問題從內而外解決。
延伸閱讀:體重減輕,就代表有甲狀腺亢進嗎?甲狀腺亢進的關鍵3症狀與與飲食禁忌
原發性多汗症
我們一般說的多汗症,指的都是這種原發型的多汗症。「原發性」的意思就是原因不明,沒辦法從源頭治療,醫生也只能告訴你或許跟遺傳、體質、壓力或緊張情緒這些因素有關。
多汗症的另外一個特徵是「局部出汗」,流汗的位置大多都在腋下、手腳、臉上這些汗腺特別發達的地方,也就是常見的手汗、腳汗。就算出汗只有一小部分,也容易進一步造成體味問題,並造成日常生活工作、社交上的困擾。我們接下來要介紹的,就是這種原因不明,卻讓人相當煩惱的原發性多汗症。
是怕熱還是多汗症?多汗症的判斷標準
首先是大多數人最好奇的問題:我到底只是很會流汗而已,還是真的生病了?其實原發性多汗症的確有一些診斷條件,用來區分跟一般流汗的不同:
必要條件
- 持續6個月以上,或同時在腋下、手腳、臉部多處出汗
- 排除其它疾病併發症(次發性多汗症)的可能
次要條件(滿足其中2項)
- 出汗的部位兩邊對稱
- 晚上睡覺時不會流汗
- 一周至少一次異常出汗
- 在25歲前即發作
- 多汗症的家族病史
- 對日常活動造成影響
多汗症嚴重分級
- 第一級
- 皮膚表面濕濕黏黏的
- 第二級
- 產生肉眼可看到的小水滴
- 第三級
- 汗水不斷滴下來,實質的汗如雨下
雖然上面舉了這些診斷標準,不過當我們和醫生討論時,重要的並非「符不符合標準」,而是自己「希不希望積極治療」。因為對於「流汗」這件事每個人的感受不同,只要我們為此感到困擾,那麼就算只是最輕微的症狀,也有進行治療的必要。
而且說穿了,多汗症也不是吃了藥就能治好的疾病,為了治好多汗症,有時還必須投入大量時間與金錢,甚至承擔副作用的風險。接下來就讓我們看看多汗症的治療方式有哪些吧!
多汗症需要治療嗎?手術可能產生副作用
針對多汗症,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就是「交感神經截斷手術」。這是一種透過阻斷或壓迫胸腔附近的交感神經,來減少神經敏感度,讓人不要那麼容易流汗的手術。至於其它治療方法,還包括肉毒桿菌、腋下汗腺刮除、電離子導入、微波止汗術……等等,目的都是降低一部分神經的敏感度。
然而多汗症手術的爭議其實很大,因為它很容易出現一種名叫「代償性出汗」的副作用。簡單來說,就是雙手雖然不流汗了,但是其它部位的出汗反而更嚴重,有時候甚至比原本的手汗問題還讓人困擾。
很多人認為「多汗症=生病」,而生病就應該治療,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因為多汗症本身不會對健康造成影響,所以當事人必須要有很強烈的意願,認為治療後對生活的幫助更大,醫生才會積極幫助我們進行這個選項。
要比喻的話,多汗症手術就跟「整形手術」很相似,沒有一個非動刀不可的標準,全看我們自己如何衡量利害得失,全盤理解風險之後,才有辦法謹慎做出決定。
這3個方法幫你預防汗流浹背
看到這邊,或許你有些猶豫該不該去看醫生,但同時多汗症又造成很大的不便,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這裡我們把生活中常見的出汗狀況分成3個種類,先來看看你屬於哪一種,並從預防開始做起吧!
緊張壓力型:消除緊張的小儀式
參加重要的會議或面試以前,總是坐立難安,還沒正式上場就已經滿身大汗。好不容易把汗止住,最後還被別人問到一句「你很緊張嗎?」、「你很熱嗎?」,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如果你也曾經發生過上面的情境,那就很有可能屬於壓力型的多汗症。這種多汗症也是最常見的類型,大多發生在個性容易緊張、腦力工作者、或是有睡眠困擾的人身上。
建議有壓力型多汗症的大家,在面臨重要的場面以前,幫自己準備一個消除緊張的儀式,例如在包包裡放一些巧克力,感到緊張時就吃一顆。重點不在於巧克力有什麼神奇功效,而是要說服自己的大腦,把「巧克力」跟「不緊張」兩件事自然而然的連結起來。
延伸閱讀:「高功能焦慮症」藏在哪些人心中?追求完美、講求效率的你最需要注意!一次了解高功能焦慮症的特徵、改善方法~
怕冷怕熱型:訓練身體習慣氣溫變化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大熱天從室外回到冷氣房裡,卻還是不斷出汗,一段時間後卻覺得好冷要穿外套呢?這是因為長時間待在冷氣強的地方,會讓身體對溫度變化變得過度敏感,本來只要微微流汗就可以達到降溫效果,卻容易在一瞬間大量出汗,散熱過了頭。
改善這個狀況的方法很簡單,就是盡量把自己放在常溫環境下,感受自然的溫度變化。雖然夏天很難不開冷氣,但只要試著把冷氣溫度升高1、2度,或是在離開前30分鐘就先關掉冷氣,讓溫度漸漸恢復到跟室外接近的數字,這樣就能增加身體對溫度變化的適應力,不用每次都大爆汗,也有辦法順利散熱。
延伸閱讀:PTT精選10款循環扇推薦!想買到對的循環扇,規格和靜音功能最重要
汗臭異味型:從飲食習慣改善
汗臭、狐臭等體味問題也是多汗症的最大困擾。而本來沒有味道的汗水之所以會散發出異味,元凶就是我們腋下皮膚表面很多看不見的細菌。
汗水是這些細菌最喜歡的食物,兩者一旦接觸到,就會分解出「硫化物」和「脂肪酸」兩種成分。硫化物的味道像辛香料一般刺鼻,是形成狐臭的原因;脂肪酸則是一股腐敗的酸味,也就是男生運動完身上常常聞到的汗臭味。
在大蒜、辛香料裡面含有很多硫化物成分;而高糖、高油的精緻飲食,則會增加體內的脂肪酸濃度。所以要預防多汗症造成的體味問題,最有效的方法,還是要避免重口味、高熱量的食物喔。
延伸閱讀:Dcard網友推薦10款止汗劑~讓我們跟夏日異味說掰掰!究竟止汗劑有沒有副作用呢?用了會致癌嗎?一篇文章帶你釐清優缺點!
最後
多汗症雖然不算很嚴重的病,但是對生活造成的影響,有時卻比任何疾病都還嚴重。如果你希望積極治療多汗症的問題,請一定要和神經外科醫師好好討論,了解各種方法的效果跟副作用之後,才能決定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