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完「泌尿系統的疾病!出現這8大症狀要小心!」中的內容後,終於不得不承認自己可能患有某種泌尿疾病。

可是看醫生好可怕!而且感覺會很痛……

雖然有時透過患者的自述也能診斷病情,但有時得透過檢查才能評估得出來。

不過其實真的有「會痛」的那種泌尿系統檢查,只是醫院、診所會優先從「不痛」的檢查開始,也會做一些減緩疼痛的措施,因此不用太擔心喔。

今天的文章要介紹關於泌尿系統的檢查內容,以及能夠透過該檢查評估的疾病,最後還有附上Q&A,希望你在看完本篇後,可以不再害怕,趕快下定決心去解決問題吧!

【泌尿系統的檢查1】採驗尿液


為了檢驗尿中的成分、尿量、顏色等等而收集尿液。
腎臟製造出尿液後,尿液會通過輸尿管➡膀胱➡尿道後排出。如果這個過程中有發生問題,都會表現在尿液上,因此只要採驗尿液就能發現問題。

比如說:尿比重(是否缺水或腎功能是否衰竭)、糖分(是否有糖尿病)、蛋白質(是否有腎臟疾病)、白血球數目(過多表示有發炎的可能)、紅血球數目(增加表示有發炎、結石、血尿的可能)。

對患者來說,這是最不具侵襲性又可以得到最多收穫的檢查方法。

可評估出的疾病

  • 血尿(肉眼看得到)
  • 尿潛血(顯微鏡才看得到)
  • 急性膀胱炎
  • 慢性膀胱炎
  • 尿失禁
  • 頻尿症
  • 腎盂腎炎
  • 膀胱過動症(OAB)
  • 尿道癌
  • 膀胱癌
  • 尿崩症
  • 附睪炎
  • 尿道外傷
  • 前列腺炎
  • 腎結核

檢查方法

採驗尿液

利用紙杯收集規定的尿量,經過分析儀的分析後,透過顯微鏡觀察成分,或是透過試紙進行化學分析。

【泌尿系統的檢查2】血液檢查


血液是由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等血球以及血漿所構成的。其他還有蛋白質(白蛋白、球蛋白、抗體、酵素等等)、脂質(中性脂肪、膽固醇等等)、葡萄糖、電解質(鈣、鎂等等)、無機質(鐵、鋅等等)、代謝物質(尿素、尿酸等等)。

此檢驗是透過測量血液中的成分來檢查有無異常

可評估出的疾病

  • 血尿
  • 橫紋肌溶解症
  • 腎膿瘍
  • 少尿症
  • 尿崩症
  • 附睪炎
  • 勃起功能障礙(ED)
  • 急性腎損傷(AKI)
  • 尿滯留
  • 精囊炎
  • 前列腺癌
  • 前列腺肥大症
  • 性腺功能低下症候群(LOH症候群)
  • 尿道下裂
  • 腎小管性酸中毒(RTA)

檢查方法

血液檢查

用針筒抽出血液後,依照檢查目的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儀器分析。
泌尿系統、皮膚、代謝、肝臟的疾病都可以利用這項檢查。

【泌尿系統的檢查3】排尿日誌


紀錄每次上廁所的時間、尿量等。
有客觀的資料才能掌握自己的排尿狀況,醫師也比較好進行診斷以及決定治療方針。

可評估出的疾病

  • 頻尿症
  • 少尿症
  • 多尿症
  • 膀胱過動症(OAB)

檢查方法

排尿日誌

用紙杯接住尿液,並倒入有刻度的容器中測量,將排尿的時間、排尿量記錄在專用的排尿日誌中。

排尿日誌上的檢查項目有:起床時間、就寢時間、排尿時間、尿量、有無切迫感、有無漏尿、喝水的時間、喝水量等等。

就算醫生沒有要求你寫排尿日誌,不過你在家方便的時候,也能做簡單的自我檢測喔!

【泌尿系統的檢查4】內視鏡檢查


在玻璃纖維製的軟管前端,裝設小型攝影機、鉗子等裝備,就叫做「內視鏡」
內視鏡可以從口部、鼻腔、肛門、尿道等部位伸入,利用小型攝影機拍攝到的影像會投影在螢幕上,就能直接觀察。

依照應用部位的不同,又被稱為胃鏡、膀胱鏡、輸尿管鏡、子宮鏡等。

有時候不只是伸進身體檢查,還會進行組織切片、切除病灶、止血、摘除異物、取出結石等治療

內視鏡檢查是讓許多人十分畏懼的檢查,光是想到要將長長的管子放進身體裡就覺得害怕……。
不過內視鏡雖然讓人不舒服、痛苦難耐,但有它的價值,可以立即發現有無發炎、潰瘍等問題。

可評估出的疾病

  • 間質性膀胱炎
  • 出血性膀胱炎
  • 膀胱異物
  • 尿道憩室
  • 腎盂癌
  • 輸尿管癌
  • 尿道狹窄
  • 尿滯留
  • 尿道下裂
  • 特發性腎出血
  • 放射性膀胱炎
  • 膀胱癌
  • 尿道癌

檢查方法

內視鏡檢查

泌尿系統的內視鏡檢查是仰躺在檢查台上,消毒完尿道口後,邊用潤滑油邊將內視鏡伸入尿道、膀胱。

不過在開始前,會使用麻醉來減輕患者的不適感。

【泌尿系統的檢查5】X光檢查


X光穿透人體後,因每個器官、組織對輻射吸收的能力不一樣(密度高,吸收的X光量也高),呈現的顏色也不同(X光無法穿透密度高的骨骼,顯現白色),所以可以做為醫師評估的根據。
X光檢查雖有輻射,不過非常微量,且目前還沒有研究證實照X光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而依據有無使用顯影劑,又可以分成「一般X光檢查」以及「X光顯影檢查」。
電腦斷層檢查(CT掃描)、乳房攝影術(乳房X光檢查)等都是利用X光所做的檢查喔!

可評估出的疾病

  • 膀胱異物
  • 水腎症
  • 急性腎損傷
  • 腎結石
  • 輸尿管結石

檢查方法

X光檢查

X光攝影需要將身體部位與機器緊密接觸,若是有注射顯影劑來使照片更清楚的話,則需要在做檢查前空腹好4~6個小時。

【泌尿系統的檢查6】X光檢查之二:電腦斷層檢查(腹部CT掃描)


用X光360度角照射要檢查的部位,利用電腦分析,重建出身體橫切面的影像,因此這項檢查也含有微量輻射,不過不至於對人體產生危害。
此項檢測常用來診斷有腫瘤、結石的部位以及大小,還有血栓、動脈瘤等血管病變。現在更是可以做成立體3D影像或是任何方向的斷層圖片,能夠做到更正確的診斷。

可評估出的疾病

  • 血尿
  • 特發性腎出血
  • 腎膿瘍
  • 水腎症
  • 腎盂癌
  • 輸尿管癌
  • 腎結核
  • 急性腎損傷
  • 腎動脈瘤
  • 精巢癌
  • 陰莖癌

檢查方法

CT掃描

仰躺在電腦斷層掃描儀後,會進入像是甜甜圈形狀的裝置中。依據檢查部位的不同,耗費的時間也不一樣,大約是5~15分鐘。

腹部的電腦斷層可以檢查的項目有:泌尿系統以及肝臟的疾病。

【泌尿系統的檢查7】核磁共振(MRI)


體內的氫原子會受到強烈磁場的影響,因此「核磁共振」就是利用氫原子會與磁力產生共鳴這一點,電腦會分析氫原子所釋放出的電波,來描繪出體內的影像。不會暴露在X光之下,沒有輻射,可以得到任何角度的斷層影像。

可評估出的疾病

  • 尿崩症
  • 尿道外傷
  • 急性腎損傷
  • 陰莖癌

檢查方法

MRI

躺在核磁共振的機器中,會被送進造型像甜甜圈的儀器中進行攝影,檢查時間約20~30分鐘。

核磁共振(MRI)會產生磁力,因此有植入心律調節器、人工關節或是假牙等含有金屬成分物品的患者,無法接受核磁共振檢查喔!

【泌尿系統的檢查8】超音波檢查


對人體發出超音波,經由電腦精密計算聲波在碰到臟器、組織等的反射程度,製成患者身體的構造圖。
超音波檢查沒有輻射,因此常被應用於各種疾病的診斷、評估上。

不只泌尿系統,許多深部器官的病變也都是靠超音波檢查才發現的。

超音波檢查的所需時間短,透過波形、顏色的變化,可以了解血管的速度、流量等,連小小的腫塊、結石,都能讓醫生更容易發現,是否有殘尿仍累積在膀胱中也能在螢幕上顯示地一清二楚。

可評估出的疾病

  • 前立腺肥大症
  • 慢性膀胱炎
  • 尿路結石
  • 性腺功能低下症候群(LOH症候群)
  • 頻尿症
  • 特發性腎出血
  • 腎膿瘍
  • 少尿症
  • 膀胱異物
  • 水腎症
  • 急性腎損傷
  • 睪丸扭轉、破裂
  • 膀胱癌
  • 排尿困難
  • 前列腺炎

檢查方法

超音波檢查

仰躺在診察的台子上,在要檢查的部位塗上水溶性膠質,以利探測器滑動,超音波也比較照得清楚。

【泌尿系統的檢查9】PSA檢查


攝護腺特異抗原(PSA),是攝護腺(前列腺)製造的精液分泌出來的一種蛋白質。
若前列腺發生異常,血液中就會產生大量的PSA,因此PSA值過高就表示有前列腺癌的風險。

不過「前列腺肥大症」跟「前列腺炎」都會使PSA值上升,為了準確地判定,會在進行別的檢查。

可評估出的疾病

  • 前列腺癌

檢查方法

PSA檢查

從靜脈抽血,交給PSA的檢查機器測量PSA值。

【泌尿系統的檢查10】尿動力學檢查


經由尿動力學的分析儀器,來測量膀胱、尿道以及括約肌的變化,以了解在排尿的過程中,膀胱、尿道、括約肌的肌肉和神經功能是否維持正常。

若有排尿方面的障礙,通常會使用尿動力學檢查來找出問題所在,該檢查通常會配合排尿日誌,更能了解患者情形。

可評估出的疾病

  • 神經性膀胱
  • 間質性膀胱炎
  • 尿道狹窄
  • 尿失禁
  • 前列腺肥大

檢查方法

尿動力學檢查

在進行尿動力檢查前,會先讓患者灌水,等膀胱膨脹、想上廁所時,才會開始進行檢查。
會將細管放入膀胱中,測量累積了多少尿量,以及膀胱的壓力和容量,而括約肌協調與否則是依靠「肌電圖」。

比如說:患者長期頻尿,是因為膀胱的容積太小、還是尿道外括約肌(逼尿肌)太用力還是無力,因此有很多尿液沒有排乾淨,才一直往廁所跑?
這些情況都可以依靠尿動力學檢查判斷。

泌尿系統檢查Q&A


接下來,小編蒐集了大家的疑問,做成了Q&A。
請你參考看看喔!

用了顯影劑會怎麼樣?
有人會暫時覺得身體有發熱的感覺。
也有人對顯影劑產生過敏反應,噁心想吐、呼吸不順暢、發癢等症狀。
若有出現以上情形,請趕快告訴醫護人員喔。如果你是過敏體質,包含:鼻竇炎、蕁麻疹、異位性皮膚炎等等,應該在施打或服用顯影劑之前告知醫師,因為過敏體質的人較容易對顯影劑產生過敏反應。
我怕被輻射照到……
拿來診斷的放射線量對人體不會造成影響。
而且也只會使用診斷需要的量,如果仍會擔心的話,可以與醫生討論。
「核磁共振(MRI)」與「電腦斷層掃描(CT)」有何不同?
MRICT
擅長的地方水分多的器官或是柔軟的組織水分少,X光不容易透過去的組織
適用的部位腦、血管、內臟、脊髓、骨盆腔、
肌肉、關節、韌帶、軟骨等等
頭部、牙齒、肺、腹部、骨骼等等
限制條件體內若有植入心律調節器,或是其他金屬物品,
不能做MRI檢查(磁力、電波的影響)
孕婦最好避免
若使用顯影劑可能會有副作用
好處不會有輻射攝影時間短
(最快5分鐘左右)
壞處需耗費30分鐘~1小時的時間
而且耳邊會轟轟作響以及敲打聲
也不可以亂動,否則測出來的影像會失焦
需要重做
有輻射

根據檢查的部位不同,應配合不同的檢查哦。

總結

今天的文章就到這邊,相信你應該收穫滿滿吧~

有些人會對未知的事情感到害怕,提前先了解可能會做的檢查,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項,或許可以緩和你的不安。

想要預防這類疾病還可以注意哪些地方呢?下一篇「保養泌尿系統有四招~對泌尿系統好的食物、精油、穴道!」將要跟你分享保養泌尿系統的方法~

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幫上你的忙,那麼我們下篇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