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原因會導致癲癇發作?癲癇大發作時又會發生哪些症狀呢?快來認識癲癇吧!
「癲癇是那個發作就會昏倒、口吐白沫而且抽蓄的病嗎?」
「是不是應該要撬開嘴巴塞入棉花,以免患者咬到舌頭?」
「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發作的病,好恐怖……」
看到癲癇你是不是一瞬間,腦中便浮現這些想法呢?往往只要聽到癲癇就會避之唯恐不及,真的有這麼可怕嗎?應該要怎麼治療才好?
今天小編就要介紹給大家關於
- 發作原因
- 癲癇的症狀
- 處理方法
趕快來看看吧!
癲癇的發生原因是什麼?是分類在哪一種病呢?
人們之所以會害怕癲癇是因為,發病時容易造成周遭混亂,才給人一種不好的印象。
為什麼會發生癲癇?
全世界約有5千多萬人患有癲癇,其中約有80%是開發中國家的人民。以前被認為是小孩才會患有的病,近年來的調查發現,不管男女老少都有發病的可能。
而癲癇較好發於3歲以下,腦部發育較慢的兒童,以及60歲以上的高齡者,會因為腦部血液循環不好引起癲癇發生。如果腦部受傷、車禍、中風、腫瘤等,也會有可能引發癲癇。
癲癇發作誘因
癲癇容易在哪些情況下發生呢?小編將癲癇的發作誘因整理在以下!
光源
喝酒
身體壓力
此外,任何運動都需要慎選場合,盡量避免陽光、燈光刺眼的地方,以防光線誘發癲癇發作。
心靈壓力
癲癇被分類在哪一種病呢?
癲癇被分類在神經系統疾病,雖然不能根治,但是可以透過藥物抑制發作。
如果藥物也無法控制癲癇症狀,可以採取手術的方式,阻擋或是切除不正常的放電處,讓大腦恢復原有的機能。
癲癇會出現哪先症狀?
你會不會覺得,癲癇症狀很恐怖,聽到身旁如果有人是癲癇患者就想要避開他,深怕自己受到傷害……
其實這些都是錯誤的觀念!
就讓小編來帶你介紹癲癇有哪些症狀吧!
癲癇症狀
小編將癲癇整理成以下三種:
- 全身性癲癇
- 局部性癲癇
- 光敏性癲癇
就讓小編來帶你介紹它們會出現哪先症狀吧!
全身性癲癇(大發作)
- 突然失去意識
- 全身無力
- 身體抖動
- 手腳伸直僵硬、抖動
- 口吐白沫
- 失禁
- 大叫
等等的症狀。
正常情況下大約2~3分鐘就會恢復正常,但是癲癇結束後,可能會出現短暫的記憶斷片、情緒不安、顫抖等現象。
如果持續超過5分鐘,或是醒來後又發生一次癲癇,就要馬上打119送醫!
有可能是癲癇重積症。
什麼是癲癇重積症?簡單來說就是非常嚴重的癲癇,因為藥物無法有效控制,需要入住醫院進行密切的檢查及治療。
只要是遇到以下
- 發作超過5分鐘
- 5分鐘內,在意識尚未恢復時又發作第二次
- 1天內發生2次
三種情況,就需要馬上送醫,以免腦部受損或是危及生命安全。
而且根據動物實驗調查結果發現,只要癲癇持續超過5分鐘腦部就容易受損,因此盡早發現並接受治療非常重要!
局部性癲癇
- 保有意識,但是身體不受控制
- 身體痙攣
發作時雖然意識會保持清醒,但是身體會不聽使喚,出現痙攣現象(大多出現在手腳),且情緒起伏較大,容易興奮或是有失落感。
光敏性癲癇
不知道你還有沒有印象呢?以前寶可夢有發生一個大事件(3D龍事件),因為閃光過於激烈,導致600多人引起癲癇送醫。
同樣的在2007年播放的,倫敦2012奧運宣傳片也因為色塊變換頻繁,引發部分民眾癲癇發作。
還有,2011年的暮光之城:破曉也發生過色塊轉換過快,導致癲癇發作的案例。
癲癇處理方式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被灌輸了,遇到癲癇患者發作,需要將拖鞋或毛巾放入嘴巴給他咬,這樣錯誤的觀念。
其實這樣不是幫他,反而會害他受傷,自己也有可能因此受傷。
癲癇最正確的處理方式是:
- 第一時間清除患者附近所有尖銳、危險物品
- 移至安全的地方
- 將衣領鬆開防止患者勒到,接下來把頭轉側邊,保持氣管暢通
- 不要壓制患者,阻止抽蓄
- 紀錄發作時間,以及結束時間
之後等患者醒來,告知他的發作情形,或是整理一份簡單的紀錄,就能讓患者及醫師掌握更確切的病情囉!
總結
看完了這篇,希望你對癲癇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如果將來真的遇到癲癇發作的人,也能更冷靜的處理狀況囉!
那麼我們下次見囉! 掰掰~
癲癇可以根治嗎?改善方法又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