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不過一位自律神經失調的患者聽到這句話,應該只會深深皺起眉頭。因為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非常複雜多樣,即使看似完全不相關的症狀,都可能同時發生。這等於要他們找到一位有辦法同時解決「耳鳴」、「呼吸困難」、「胃食道逆流」三種問題的神醫,恐怕就不容易了…。
也因為如此,許多人其實意識到自己有自律神經失調的情形,只是根本不知道去醫院要看哪科、找哪個門診的醫生。這篇文章會先告訴大家自律神經失調該看什麼科,並介紹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以及各種可能的原因。
目次
自律神經失調看哪科?
結論先講在前頭,自律神經失調的問題,應該掛「身心科」來解決,也就是以前俗稱的精神科。不過因為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既多樣又複雜,所以很多人求診時都會繞好大一圈,最後才找上身心科。
先掛各科門診,再找身心科
如果沒辦法確定自己是不是自律神經失調,建議大家可以先到家醫科做個綜合檢查。而如果你是單一症狀比較明顯,比如心悸、呼吸困難等等的話,也可以先到專門的看診科別尋找原因。把較為明顯的病因排除之後,就可以開始往自律神經失調的方向去合理懷疑了。
以下列出自律神經失調的常見症狀,以及建議各自看什麼科:
憂鬱、情緒低落 | 身心科 |
---|---|
睡眠障礙、盜汗 | 神經內科、身心科 |
脹氣、拉肚子、便祕、消化不良 | 內科、腸胃內科 |
心悸、胸悶、呼吸困難 | 內科、胸腔內科 |
頭痛、頭暈、耳鳴 | 耳鼻喉科 |
排尿困難、頻尿 | 泌尿科 |
肩頸痠痛、肌肉無力 | 骨科、復健科 |
身心科和神經內科的差別?
神經內科和身心科看的都是「神經」,不過 的專長是 ,例如中風、帕金森氏症等等。而身心科擅長處理的是身心的不協調,而且比較會顧及病患情緒方面的問題。
假設你因為自律神經失調,導致憂鬱或情緒不佳的狀況,甚至已經影響到日常生活的話,那直接詢問身心科醫師的意見,幫助絕對是最大的喔。
我有自律神經失調嗎?
因為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實在太多了,讓我們換個方式來幫大家測驗。請問:「A方塊跟B方塊裡面的描述的症狀,哪一組比較像是自律神經失調?」
- 手腳冰冷
- 總是感覺頭重重的
- 眼睛容易疲勞
- 突然站起來會頭昏眼花
- 消化不良,容易便秘
- 肩頸腰背常常痠痛
- 早上總喜歡賴床
- 晚上常常作夢
- 免疫力差、容易感冒
- 有突然呼吸困難的經驗
- 曾經感到心悸、胸悶
- 偶爾會突然耳鳴
- 食慾不佳
- 嘴巴常常破洞
- 舌苔呈現白色
- 有長期肚子痛、拉肚子或便秘的毛病
- 容易感到疲勞
- 體重一直掉
- 情緒不佳,容易煩躁
- 淺眠,時常驚醒
決定好答案了嗎?為了給大家一點思考時間,我們把答案放在結尾的段落。如果你不確定該選A還是B的話,不妨仔細閱讀接下來的內容!
延伸閱讀:
失眠原因有哪些?睡不好到底是為什麼?
了解自律神經
如果人體是一台智慧型手機,那有很多APP是我們平常不會特別意識,但24小時都持續處在「背景作業」狀態下的,譬如:消化、呼吸、心臟跳動…等等。而管理這些背景作業的系統,就是身體的「自律神經」。
人體的自律神經,是由「交感神經」以及「副交感神經」兩套系統組成。在興奮、緊張的狀態下,交感神經會受刺激而活躍;而到了休息還有睡覺的時候,就會把工作交接給副交感神經。跟中醫的「陰陽」概念很類似,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一動一靜,並持續在體內取得平衡。
什麼是自律神經失調?
自律神經失調(Dysautonomia)也叫自主神經紊亂,指的是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失去平衡的狀態。它其實並不是疾病,而比較接近一種身心狀態的描述。常見的情況是交感神經過度活躍,例如常遇到的心悸、暈眩、呼吸困難等症狀,都屬於交感神經過度活躍的結果。
交感神經活躍的四種狀況(4E):
- 緊急(Emergency)
- 尷尬(Embarrassment)
- 興奮(Excitement)
- 運動(Exercise)
交感神經的四種功能(3FS):
- 戰鬥(Fight)
- 逃跑(Flight)
- 恐懼(Fright)
- 性興奮(Sex)
舉例來說:在草原上遇到獅子的羚羊、進入極限狀態的運動選手,以及在台上冷汗直流的演講者。這三種情況的共通點,就是交感神經的活躍程度都飆到了最高。
另一方面,副交感神經則與睡眠、腸胃蠕動、呼吸的穩定度,以及血管、肌肉的放鬆有關。自律神經失調最常見症狀包括失眠、便祕、呼吸不順、心悸,都是副交感神經沒有發揮正常功能,而導致的結果。
自律神經失調的4個原因
引起自律神經失調的原因可以分為四種:天生體質、心理因素、生活壓力,以及荷爾蒙的影響。
天生體質因素
講到自律神經失調,我們很容易先入為主,認為問題一定出在「壓力大」、「作息不正常」這些外在因素。不過有些自律神經失調,真的就是因為體質的關係,自律神經的調節機能天生比較弱。
還記得小學班上那位體弱多病的同學嗎?或許他從頭到尾沒得過什麼嚴重的病,但卻老是在抱怨這裡不舒服、那裡不舒服。這樣的人很可能從小就是自律神經失調的典型體質。其他還包括:體力差、免疫差、低血壓、腸胃不好…等等,都是常見的特徵。
心理因素:高敏感特質
還有一種自律神經失調並非「體質」,而是受到「性格」的強烈影響。這類人也稱為高敏感族群(HSP),他們普遍擁有非常敏銳的感性,但同時也因為太過於敏感;神經質,讓情緒容易受到外界影響。他們並不是天生體弱多病,而是因為精神長期處於緊張狀態,才會引發自律神經失調。
延伸閱讀:
如何與高敏感(HSP)共處?掌握這些小撇步,讓高敏感人生更愜意!一篇讀懂高敏感族群特色、自我特質檢測&適合工作!
生活與壓力
因為生活型態出問題而導致自律神經失調的人,比例就占了一半以上。生活因素指的不外乎是「工作壓力」以及「熬夜」兩大理由。工作越努力、對人際關係越謹慎的人,就越容易累積慢性壓力;一方面喜歡熬夜、菸酒,生活欠缺自律的人,也等於在持續破壞自己的健康。
太認真也不行,太放縱也不行,那到底要怎麼樣才對呢?其實生活節奏的平衡也好,神經系統的平衡也好,自律神經失調的治療,就是持續遊走在天平的兩端,尋找微妙平衡點的一個過程。
延伸閱讀:
壓力症候群的定義是什麼?出現這些症狀要注意!!
荷爾蒙的影響
最後一個因素則是「性別與荷爾蒙」。比起男生,女生罹患自律神經失調的比例高出很多,原因主要出在荷爾蒙的影響。從月經、懷孕到更年期停經,女生體內的荷爾蒙終其一生都持續起伏變化,對自律神經造成的衝擊也不小。
提到月經前的各種不適,幾乎所有女生都會把它們歸類在「經前症候群」,而不會覺得是整體的自律神經失調。如果覺得「撐過去就沒事了」而忽略應該接受的治療,不僅可能讓生理期的症狀越來越嚴重,甚至還有機率併發精神層面的疾患喔。
延伸閱讀:
月經前總是頭痛、腹痛又憂鬱?經前症候群(PMS)的原因、症狀介紹
月經突然停經、失眠、脾氣暴躁代表更年期要來了?6大前兆要注意!
最後
還記得前面做的測驗嗎?看到這裡,相信你也已經猜到答案:其實A方塊和B方塊所描述的,都是自律神經失調可能出現的症狀!A方塊的消化不良、睡眠品質差等狀況大多發生在初期;B方塊的情況則是進一步惡化,並出現情緒的相關問題,影響到生活品質。
最後再快速複習一次:自律神經失調看哪科?答案是:先到家醫科或各個專門科別就診,確認沒有其他疾病後,再到身心科掛號。希望大家都能和醫生合作愉快,幫助自己早日回到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