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屁屁出現一粒一粒的紅疹怎麼辦?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約有4成的嬰兒,每個月至少會長一次尿布疹,因此尿布疹也是嬰兒最常見的皮膚問題之一。寶寶剛出生不久,就在屁屁上出現泛紅、紅疹,晚上也睡不好,讓不少新手爸媽傷透了腦筋。
明明尿布也換了,為什麼寶寶還是一直哭鬧?
去藥局買了網路上的媽媽們推薦的藥膏,但是症狀卻不見好轉?
今天這篇文章將會帶你一同認識尿布疹,究竟什麼是尿布疹?尿布疹的原因有哪些?尿布疹該如何治療?可以預防嗎?

尿布疹是什麼?


尿布疹(Diaper rash, Irritant diaper dermatitis)也就是俗稱的「紅屁屁」、「紅屁股」,好發於9個月~12個月的寶寶,是嬰兒最常見的皮膚問題之一。寶寶的皮膚發育尚未完全,因此厚度僅有成人的三分之一左右,但是表皮有覆蓋一層天然的皮脂膜,有助於隔絕外在的刺激。正常的嬰兒皮膚酸鹼值大約落在PH值4.5~6.0,呈弱酸性,然而隨著大小便的次數與頻率增加,皮膚長時間處於潮濕的狀態下,而排泄物中的腸道酵素會分解尿素並產生氨,使得皮膚的酸鹼值逐漸偏鹼,而鹼性環境又會激發酵素的活性,進而破壞皮膚的皮脂膜,外在的刺激物質就趁機入侵,最後造成尿布疹。

除了新生兒之外,家中長輩或是失禁患者也容易罹患尿布疹,正式的學名是「失禁性皮膚炎」( incontinence-associated dermatitis ),簡稱IAD。若沒有及時治療,或是採用錯誤的照護,則可能併發其他感染,必須格外小心。

為什麼會長尿布疹?認識尿布疹的種類與原因


根據不同的原因,可以將尿布疹區分成4種類型:

刺激型尿布疹

刺激型尿布疹好發於臀部、會陰、陰囊等處,也就是屁股隆起,會直接接觸到尿布的部位。由於皮膚長時間接觸排泄物,再加上尿布反覆的摩擦後所導致,屬於接觸性皮膚炎的一種,同時也是最常見的一種尿布疹。有的家長為了節省尿布用量,或是因為忙碌忽略了寶寶的屁屁,就有可能造成尿布疹。此外,材質過厚的尿布也可能因為悶熱,使寶寶的屁屁浸泡在汗水中,因此別忘了定時檢查、勤於更換,才能夠讓寶寶的皮膚維持在健康的狀態。

感染型尿布疹

尿布裡悶熱又潮濕的環境,正是病毒與細菌最喜歡的生長環境。當皮膚的皮脂層降低皮膚的防禦力,或是因為接觸性皮膚炎(如:刺激型尿布疹)導致皮膚上出現傷口時,病菌便會伺機而入。這類尿布疹好發於腹股溝或臀溝等屁股的皺摺處,最常見的病菌有念珠菌、鏈球菌、葡萄球菌等,其中又以白色念珠菌最具代表性。

悶熱型尿布疹

悶熱行尿布疹顧名思義,主要是因為尿布的材質不佳、不夠透氣,過於悶熱的環境導致汗腺阻塞所造成,不一定和大小便有關,因此常見於腰部、跨下、陰部、大腿等處,且有極高的機率會反覆發作。因此除了留意尿布的材質以外,也別忘了確認尿布的鬆緊度與尺寸,包太緊或是穿太多都有可能造成尿布疹,此外也要注意室內溫度,太過悶熱也會提高悶熱行尿布疹的發生機率。

過敏型尿布疹

過敏型尿布疹通常是因為寶寶接觸到外來刺激所引起的過敏反應,例如:特定材質的尿布、有香精的溼紙巾、不合適的清潔用品或保養品等,都有可能導致寶寶出現尿布疹,因此好發部位也就不局限於屁股,而是全身各處都有可能發生。尤其是換新的保養品或清潔用品時,一定要注意寶寶使用後的狀況,一出現任何不適則應該立即停用,如果停用後狀況有改善,就表示寶寶可能對其中的成分過敏,但是如果停用後狀況仍未改善,則表示可能有其他原因,建議盡早就醫,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為佳。

除此之外,即便是標榜嬰兒適用的產品,過度頻繁地使用仍可能造成刺激性,有的家長還不確定過敏原就勤於更換尿布或是不斷地使用濕紙巾擦拭,反而可能造成反效果,想要呵護寶寶Q彈的小屁屁,各方面都需要特別留意才行。

以上4種尿布疹並不侷限於好發部位,詳細成因也需要待專業醫師釐清,甚至可能同時併發兩種以上的尿布疹,其症狀與治療方式也各不相同,讓我們接著繼續往下看。

尿布疹的症狀與分級


尿布疹依照程度可分成0~2級,級數越高則病情越嚴重,詳細可以參考下表:

症狀
0級皮膚完整無明顯傷口,僅局部泛紅
1級皮膚完整無明顯傷口但是患部有泛紅、水腫的現象
2級皮膚破損有傷口,且伴隨著泛紅、水腫、水泡、糜爛、皮屑脫落等較嚴重的感染症狀

不同原因造成的尿布疹,症狀也有些許差異,以下介紹各類型尿布疹的常見症狀:

刺激型尿布疹的症狀

刺激型尿布疹的典型症狀是屁股泛紅,且帶有紅色丘疹,視情況也可能有些許破皮,泛紅部位也可能逐漸擴大,嚴重的話則可能導致皮膚糜爛。

感染型尿布疹的症狀

感染型尿布疹除了一整片的紅疹之外,也可能伴隨著白色膿包,且紅疹外圍有散布的紅點,皮膚科上稱為「衛星型病灶」。

悶熱型尿布疹的症狀

悶熱型尿布疹的疹子摸起來突突的,帶有明顯顆粒感,並伴隨著患部泛紅,也可能併發感染型尿布疹,出現化膿般的色丘疹。

過敏型尿布疹的症狀

過敏型尿布疹則以皮膚泛紅與紅疹為主,詳細的診斷建議還是諮詢專業醫師為佳。

尿布疹和濕疹的差別,哪裡不一樣?


尿布疹和濕疹都是寶寶常見的皮膚病之一,兩者之間的差別除了成因不同之外,尿布疹的好發部位以接觸到尿布的部位居多,且需要經過照護、治療後才會改善;濕疹則好發於臉部等部位,而且嬰兒濕疹大都會隨著年紀增長痊癒,大約過個1~2個月就會自己消失,家長們無須特別擔心。

長尿布疹要看哪一科?尿布疹藥膏/屁屁膏推薦


寶寶長尿布疹,到底應該帶他去看皮膚科還是小兒科呢?
小兒科只會針對一般的尿布疹做簡單的治療,因此建議還是到皮膚科接受專業醫師的診斷,更能夠對症下藥,讓寶寶的屁屁早日恢復健康。較常見的治療方式可以分成下述三種類型:

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可以分成軟膏、粉末以及抗菌藥膏三種類型:

軟膏/屁屁膏

軟膏主要用來吸收濕氣、降低皮膚的刺激性,較常見的有氧化鋅(Zincoxide)藥膏類固醇藥膏。氧化鋅藥膏的主要作用在於隔絕皮膚接受外在的刺激,且具有輕度的殺菌作用,因此建議厚塗於患部,並定時補擦,防護效果會更好,也可以用來預防尿布疹;而類固醇藥膏則用於減緩發炎症狀,用量不宜過多,只要薄擦於患部即可。前述兩者屬於處方藥,雖然一般藥局也可以購入,但還是建議接受醫師診斷後,由醫師開立為佳。中醫方面也有紫雲膏或黃連膏,有助於消炎、修護、清熱與抗發炎,守護嬰兒嬌嫩的屁屁。

除了氧化鋅藥膏與類固醇藥膏以外,非處方的凡士林、木瓜霜等軟膏雖然同樣具有隔離的效果,但是因為不具有吸附濕氣的功效,長期使用可能堵塞毛孔,造成反效果,因此建議還是接受皮膚科醫師的診斷為佳。

粉末

滑石粉、澱粉、玉米粉、痱子粉等雖然有助於減少水分,但是近來的研究顯示長期使用可能對呼吸道或是泌尿道造成危害,若寶寶的屁屁有傷口的話,也不建議使用,建議各位爸爸媽媽們勿信網路謠言。

抗黴菌藥膏

因黴菌引此的感染性尿布疹,需要對症下藥使用抗黴菌藥膏,通常使用幾天後症狀就會明顯舒緩,不要還是需要繼續使用,切勿擅自停藥,以免前功盡棄。這類藥膏同樣建議接受皮膚科醫師診斷後使用,千萬不要貪圖方便就到藥局隨便購入,藥物使用不當可能會導致更嚴重的後果,寶寶發生任何不適請記得第一時間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不要聽信網路謠言!

更換尿布


除了藥物治療之外,還有一個更根本的方法就是勤換尿布,降低患部接觸到排泄物的機率,長時間維持乾爽,才能預防病菌上門。建議1~2個小時更換一次,更換時也要確實洗淨屁屁,並以細軟布溫柔吸乾水份後,選擇吸水性佳、質地柔軟的尿布替換。

不使用成分複雜的溼紙巾或洗劑


不管怎麼換尿布,尿布疹還是遲遲不見改善的話,可能是寶寶對清潔用品或保養品中的特定成分出現過敏反應所導致。有的爸爸媽媽頻繁使用濕紙巾擦拭屁屁,並花大錢買最好的洗劑或保養品給寶寶用,但其實對於寶寶來說,以乾淨的清水洗淨就足夠,想要添購保養品或清潔用品的話,別忘了選擇標榜成分溫和、無添加的產品,若能附上臨床實驗證實又更好囉!

總結

看完這篇文章,有讓各位爸爸媽媽們對於尿布疹有更深入的認識嗎?
寶寶的皮膚非常脆弱,需要我們用心呵護,因此慎選尿布與保養品是非常重要的,當寶寶的屁屁疑似出現尿布疹時,建議及早接受專皮膚科醫師的診斷,不要隨意購入藥膏,以免造成反效果。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到你,也感謝你將這篇文章看到最後,有興趣的人不妨追蹤我們的粉絲專頁,持續追蹤更多美容保健資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