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天接觸到的毒素比你想像的還多,雖然身體對毒素有一定的抗性,但是作息不正常、不健康的飲食等原因都會影響排毒的功能與效率,導致體內的毒素越積越多,最後引種毛病。
那麼到底什麼時候需要排毒?
怎麼排?
那些食物或保健食品可以幫忙排毒呢?
如果你一天到晚小病大病纏身,那你千萬不要錯過這篇文章。謹記三階段排毒法,讓你輕鬆找回健康的每一天。
目次
排毒是排什麼毒?
所謂的排毒,就是將體內不需要的物質排出體外,而這些毒素大致可以分為「內毒」以及「外毒」這兩種類型。內毒顧名思義,就是指人體新陳代謝必然產生的廢棄物。例如:死亡的細胞、二氧化碳、蛋白質與脂肪代謝後的無用產物、膽固醇、自由基等等,這些都是維持生理機能必然會產生的廢物。而所謂的外毒,與內毒相反,意指外在環境中的毒素,例如:汽機車排放的廢氣、二氧化碳、病毒、灰塵、食品添加物等。
為什麼要排毒?
我們人體主要透過肝臟、腎臟、肺臟、皮膚以及腸道這五大器官進行排毒,但是以下這些行為,卻會影響人體的排毒機制:
- 重口味的飲食習慣
- 暴飲暴食
- 飲食不均衡
- 有抽菸、喝酒等不良嗜好
- 過量攝取咖啡因
- 進出空氣汙染嚴重的地方
- 水分攝取量不足
- 不愛運動,很少流汗
- 長期累積心理壓力
這些行為不僅會影響人體的排毒,甚至可能造成免疫力低下、呼吸器官病變、消化不良等不良影響。相對地,適當地排毒則能夠減輕肝臟、腎臟、肺臟、皮膚與腸道的負擔,對健康好處多多!
三階段排毒法讓你找回健康新生活
排毒的重點有3個:
- 減少毒素的吸收
- 強化解毒能力
- 促進毒素排出
因為生命活動需要的能量都要從食物中獲得,毒素也多半是隨著食物進入身體,因此飲食改善會是排毒的關鍵。緊接著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三階段排毒法到底是如何排出體內毒素的吧!
排毒階段一:減少吸收的毒素
想維持體內環保,第一步是不再吸收毒素,以下這些事物應該減少接觸。
- 生飲自來水
- 空氣中的懸浮微粒
- 生鮮食品殘留的農藥
- 調理加工時產生的有害物質
- 塑膠製品裝加熱過的食物
- 海鮮易藏重金屬的頭部與內臟
- 燒烤食品的致癌物質
- 塑料製品的內分泌干擾素
日常生活中吃的、喝的、用的、聞的東西都有或多或少的毒素進入身體,毒素侵入的途徑實在太多,不可能完全防範,但還是有可以避免的地方。其中「食物」是有害物質最大的來源,所以想要避免攝取過量毒素,首先就要重視飲食的健康。
外食要找到主打養生、無毒的店不容易,有的話價格也都偏貴,一般來說能做到營養均衡就很不錯了。而自助餐店雖然能選菜色,但有些會為了煮得好吃而放過多的油鹽。如果趕時間要在便利商店解決一餐的話,可以考慮選擇生菜沙拉和水果,幫助攝取綠色蔬菜與水果中的養分。倘若是自己煮飯的話,除了要注重食材來源,像是產地、是否有機、有無加工、有無添加防腐劑等等,還要留意清洗與調理方式,推薦以蒸、燙、清炒、涼拌等少油的烹調方式調理,並注意營養均衡。
排毒階段二:強化解毒能力
不論毒素是透過何種方式進人體內,亦或是何時在體內生成,這些毒素都不一定能即時排出體外,長期累積下來就會越來越難代謝。這時候若能攝取一些益於肝臟的營養素,就能提升肝功能,同時加強解毒能力。以下介紹3個有助於提升肝功能的方法以供參考:
補充礦物質、抗氧化物、蛋白質
肝臟在解毒的過程中要利用酵素促進反應,而這個反應的過程中,會需要維生素A、B、C、E、鈣、鐵、銅、錫、錳等物質作為輔酶,協助中和毒素。中和毒素後,緊接著會產生大量的自由基,而清除自由基就需要能抗氧化的物質。而在這一連串的過程中,肝臟免不了因為毒素而受損,因此便需要透過蛋白質來修補細胞。
因此建議可以多吃具有抗氧化功效的食材,或是花青素、兒茶素等植化素。蔬菜的話推薦可以多吃菠菜、芹菜、花椰菜、薑、蒜;水果推薦柑橘類與莓果類,這些食材都含有豐富的抗氧化物、維生素與礦物質,對於補肝、解毒都具有極佳的效果。
推薦閱讀:兒茶素推薦!兒茶素的每日建議量是多少,兒茶素錠、兒茶素膠囊、兒茶素粉末飲,又該如何挑選?
避免飲酒過量
酒精的代謝也是肝臟的工作之一,在將酒精轉換成乙醛的時候,肝臟會暫緩解其他毒素或藥物,這也是為什麼醫生常說「酒後忌吃藥」。那麼具體來說,到底喝多少酒算過量呢?建議成年男性每天不能喝超過30公克,女性則應限制在15公克以內,大約是一罐啤酒的含量。如果是喝酒精濃度更高的水果酒或白蘭地,則最多一杯就是極限,建議淺嚐即止。
留意身體指數(BMI)
身體指數(BMI)能反應出人體的脂肪量,肝臟不僅要解毒、解酒精,還要負責代謝脂肪成膽固醇。若BMI大於25有高血脂風險,可能引起非酒精性脂肪肝,這時候肝臟會被大量的脂肪佔據,最終導向肝硬化。因此為了盡量減輕肝臟的負擔,請嚴格控管BMI,同時也能幫助你擁有更良好的體態。
排毒階段三:促進毒素排出
人體會藉由排便、排尿、流汗等行為將不需要的物質送出體外,因此第三階段的排毒重點就在於改善腸胃和水分代謝。
喝水少量多次
水是排毒的重要媒介,多喝水不僅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同時也有助於維持生理功能正常,所以沒事多喝水可以說是排毒的基本功。建議每天至少要喝滿2000c.c.的開水,並採少量多次飲用。建議想到的時候就喝一口水,並少量多次地飲用,睡前可以少喝一點讓腎臟休息,同時也能避免半夜跑廁所。另外,喝水時不宜飲用過熱或過冰的開水,以接近人體體溫的溫水為佳。一次也不要喝超過200c.c.的水,喝太多會大幅度改變體內電解質,且從吸收到排出之間時間很短,反而對細胞排毒幫助不大。喝水時可以謹記以下3個黃金時段,並少量多次地飲用,就能有助於提升排毒功效哦!
- 早上起床時空腹喝一杯水,可以快速補充一整夜缺少的水分
- 飯前半小時喝一大口水,為進食做鋪墊,幫助消化並壓制食欲
- 運動前、中、後小口喝水,預先增加體內含水量,促進血液循環和排汗
有氧運動
有氧運動通常是指強度低、有穩定節奏、持續時間較長的運動項目,像是慢跑、游泳、瑜珈、舞蹈、跳繩等等。進行有氧運動時,心跳會逐漸加速,並促進血液循環,同時活化汗腺,最後藉由汗液將毒素排出體外。除此之外,有氧運動還具有強化心肺功能、消耗脂肪、改善精神方面的好處,建議每天進行10~20分鐘的有氧運動,或是每周三次運動半小時,都能減少不少隱患。
泡澡或半身浴
除了運動之外,泡熱水澡或是桑拿,也能替皮膚加溫,進而促進排毒的功效。不過泡澡時的水溫不宜過高,大約40℃左右即可,每次約20~30分鐘,如果覺得頭暈也可以提早起來。
改善不良的飲食習慣
前面也有提到,飲食是毒素入侵人體的主要途徑,除了少吃帶有毒素的食材之外,也能夠多吃有助於排毒的食材。例如多吃綠色蔬果、少吃糖份、鹽分與油脂,或是遵從「8小時原則」,將三餐的時間控制在8個小時內(例如8:00早餐、12:00午餐、16點晚餐),讓腸胃獲得充分的休息。
適時地放鬆身心、排解壓力,排除精神上的毒素
壓力、睡眠不足、心理狀況不好等因素都會影響內分泌系統,甚至打亂全身的新陳代謝,因此排毒也不能忽略心靈健康的重要性。睡眠是身體重要的休息和恢復手段,除此之外,還可以做些有益身心的活動,例如:冥想靜坐、瑜珈、按摩、閱讀、插花等,或是進行一些野外活動,呼吸新鮮空氣也有助於肺臟的排毒,同時也有助於放鬆身心靈、讓心情煥然一新。
總結
當體內累積過多的毒素,不只會造成便秘或長痘痘,同時也是慢性地在損害自己的身體。排毒的重點在於減少吸收毒素,還有誘發本身就有的排毒機制,透過回歸健康的生活方式,就能走回無毒的健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