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每天早晚都有認真刷牙,牙齒上卻還是免不了出現汙垢,大多數的人將其視為食物殘渣,拚命使用各種潔牙產品,卻絲毫不見效果……。其實是因為牙結石已悄悄進駐你的口腔啦!

究竟有礙觀瞻、甚至可能威脅口腔健康的牙結石是什麼?透過日常保養能夠預防嗎?如果已經形成牙結石,又該如何治療?本篇將針對這些疑難雜症作完整介紹,解開大家心中的問號!想要擁有一口乾淨健康的好牙,千萬別錯過以下的內容喲!

為何會形成牙結石?跟牙垢有什麼不同?


牙結石顧名思義,就是堆積在牙齒縫隙間的結石。在認識牙結石之前,我們必須先認識它的前身——「牙垢」。

其實牙垢就是在牙膏廣告常出現的「牙菌斑」,若進食後沒有確實做好口腔清潔工作,卡在齒縫中的食物殘渣容易與口腔中的其它細胞、唾液相互作用,形成足以繁殖細菌群的「生物膜」,時間久了就會變成厚厚的牙垢。大家意識到它的可怕之處了嗎?牙垢並不是食物殘屑,而是細菌啊!😱

而原本只是一層薄膜的牙垢,疏於清理的話會越來越厚,加上與唾液中的鈣、磷酸鹽作用後逐漸變硬,最終形成難以剔除的牙結石。

異味、感染風險樣樣來.牙結石引發的後續影響


牙結石可沒你想像的那麼好對付,光靠使用潔牙產品其實是很難清除牙結石的。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原始洞穴的內壁,牙結石的表面就像那樣充滿崎嶇,使口腔清潔工作更加不易。若本身口腔衛生習慣不佳、又不儘速尋求牙醫的協助,就只能任由牙齒上的細菌滋繼續滋長、堆積在各個凹凸不平的縫隙中、形成更厚更硬的牙結石。

在上一段我們也提到鈣化後的牙垢會形成牙結石,而它們都是由細菌繁殖堆積而成的(據說每1毫克牙垢中就含有高達10億多個細菌!),若放置不管,就會造成蛀牙口臭,再嚴重一點則會導致牙周病,細菌甚至可能會透過血液或細胞轉移到其他器官,形成感染

預防牙結石的三大原則

正因為牙結石如此難纏,平時更應該做好牙周護理、加以防範!想要避免牙結石找上門,就跟著三個原則走👇

維持良好的潔牙習慣


日常做好口腔清潔工作,減少食物碎屑在口中與唾液、細菌作用的機會,就能預防牙結石形成。根據研究,大約每4~12小時就會形成新的牙垢,為了避免牙垢繼續累積、進而形成牙結石,一天至少要刷兩次牙,三餐飯後也可以配合牙線產品清理卡在牙縫中的食物殘渣。

另外,配合正確的刷牙方式才能有效預防口腔壞菌,這邊順便幫大家快速回憶一下刷牙的基本常識~

  • 刷牙時間為8~10分鐘剛剛好。
  • 有些人刷牙時過於用力,或是硬要將刷毛深入到每個齒縫之間,認為這樣才算有效清潔,但其實這麼做會刮傷牙齒及牙齦、反而讓細菌有機可乘,因此建議使用刷頭小、刷毛軟硬適中的牙刷,動作則以「輕而快」為佳。
  • 遵照衛福部及多數牙醫師推廣的貝氏刷牙法:
  1. 刷牙時將刷毛傾斜45度。
  2. 一次以1~2顆牙齒為單位,短距離來回地刷約10~15下,刷完這兩顆再刷另外兩顆,前排牙齒及咬合面臼齒皆以此類推。
  3. 刷完外側牙齒,再刷咬合面,最後刷內側牙齒。
  4. 刷前牙區的內側時,記得將牙刷轉成直向刷。
  5. 上排牙齒的每一面全都刷完後,再以相同方式刷下排牙齒。

選用具有預防牙垢效果的潔牙產品

牙膏

牙膏是最基本的潔牙產品,有些牙膏主打牙周護理,添加可徹底清潔、抗菌或分解污垢及鈣化因子的成分,降低髒污附著於齒縫間的機率,幫你維持口腔潔淨!

漱口水

除了刷牙,可以再配合使用漱口水強化口腔保健,尤其對於午休時間仍然忙碌的人來說,漱口水方便隨時隨地使用的設計可說是幫了大忙。它不只能夠深層清除齒縫間的汙垢、減少細菌孳生,還能幫助維持口氣清新,讓你一次跟蛀牙、口臭說掰掰~

牙線產品及牙間刷

如果你覺得光是牙膏、漱口水仍然不夠,那還有這招最原始的物理性潔牙方式——使用牙線、牙線棒或牙間刷,挑出卡在齒縫中的殘渣髒污。另外提醒大家,維護牙周清潔之餘也別忘了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建議齒縫小的人使用牙線及牙線棒,齒縫大的人才使用牙間刷,不僅能確實清潔又能避免傷及牙齦。

定期檢查牙齒


除了養成良好的潔牙習慣,建議大家每半年~一年間就要到牙科做定期檢查!接受洗牙療程,若發現蛀牙或其他口腔問題也能儘早治療。

治療有方!讓專家幫你終結牙結石


對付牙結石,其實最簡單有效的治療方法就是「洗牙」。常常有人覺得洗牙這個詞看起來明明就跟洗臉、洗車一樣稀鬆平常,但每次在牙科都被洗得哇哇大叫,一點都不舒服。

這邊告訴大家一個豆知識~其實洗牙的學名是「結石刮除」,看起來就有點專(痛)業(感)了吧!其實洗牙時會感到疼痛,大多是因為累積太多太厚的牙結石,使清理過程更加費力,難免會刺激到牙齦,不過這是正常現象,真的不用怕~而目前常見的洗牙技術可分為以下三種:

超音波洗牙機

幾乎所有牙科都是利用這種器材,從專業洗牙機頭中噴出的可不是普通的水柱,而是利用超音波震盪的原理將附著在牙齒表面、縫隙中的牙結石剔除。牙周恢復平整潔淨,牙垢及牙結石才不容易繼續增生附著。

齒齦下刮除術

「牙周刮刀」也是傳統洗牙工具之一,它的前端尺寸只有傳統刮刀的一半,並且為彎鉤設計,能夠深入清理較為窄小的縫隙。不過這個方法比超音波洗牙花時間,而且操作牙周刮刀者需要一定的技術,除非是面對深層牙結石或牙周病等較難處理的情況,否則平時鮮少使用。

雷射洗牙

隨著科技發展,為了讓大家不再對洗牙那麼陌生不安,還有另一種清除牙結石的方式——「微創雷射洗牙」,雷射儀器的設計比傳統器械精密,透過熱能光束破壞牙結石,患者可以不必體會金屬棒在口中鏗鏗鏘鏘的恐懼,疼痛感也大幅減少,同時達到更深層的牙周清潔效果。

以上,牙結石治療就是這麼簡單~不過如果放任口腔保健不管,牙結石就會無法無天地在你的齒縫中蔓延堆積,進而衍生牙周病等問題,到時就不是能夠單靠洗牙解決的問題了,需要進一步接受其它診斷及治療。
關於牙周病,在另一篇文章中有更詳盡的解說,有這類疑惑的人也別忘了點擊下方連結去看看哦😄👇
深入認識「牙周病」.成因、保健方法報你知
牙周病是什麼?用漱口水和牙膏能治好牙周病嗎?原來90%機率的人,都有可能罹患牙周病!
為什麼365天都乖乖刷牙,還是會得牙周病呢?選擇什麼牙膏最好呢?又該如何預防牙周病呢?牙齒保健撇步,一篇文章全收錄!

更多牙結石的疑難雜症解答都在這!


介紹完牙結石的成因、日常預防方法及治療途徑,小編還特別蒐集最常見的問題跟大家分享~希望以下問答可以幫助大家消除不安,勇敢面對牙結石困擾!

我天天都有刷牙,也有使用漱口水跟牙線產品,不用定期檢查牙齒應該也很健康吧~?
刷牙是每日基本,尤其漱口水及牙線產品只能作為輔助用途,建議大家每半年至一年之間應施行一次牙齒檢查及洗牙療程!
看完介紹,我已經深刻了解到預防牙結石的重要!但不論男女老少都能接受洗牙療程嗎?
一般來說是這樣沒錯,但不建議以下四種人洗牙!

  • 凝血異常患者:洗牙會刺激牙齦,造成傷口並有微量出血,雖然這是正常現象,但這類人可能會出現凝血不易、細菌感染的情況。
  • 裝有心律調節器者:洗牙儀器的超音波震動可能會影響調節器的運作,導致心臟功能失常。
  • 有先天性心臟病、心臟曾遭受過感染或動過心臟手術的人:剛剛說到洗牙會造成輕微傷口,若傷口處理不善就會產生細菌,當細菌進入血液、經循環抵達心臟,心臟器官虛弱的人很容易併發其它感染症。
  • 兒童:小朋友比較少長牙結石,而且牙齒發育尚未成熟,尤其乳牙的質地比較脆弱,洗牙反而可能傷害牙齒構造,因此建議13歲以前 (或恆牙全部替換前)的孩童只須定期檢查蛀牙就可以囉!
洗牙是否跟洗東西一樣,除了清理牙結石,還能幫助牙齒恢復亮白?
洗牙的主要目的為清除牙齒表面及齒縫間的牙結石,並不能改變已經附著在牙齒上的色素,因此洗了也不會變得比較白,想要維持雪亮的牙齒,平時還是要自己努力保養啊~

總結

經過本篇詳細的介紹,大家是否都能掌握預防牙結石的訣竅了呢?最後小編還要呼籲大家~就算真的發現自己出現牙結石的狀況,請謹記「不著急、不大意」六個字,務必尋求專業牙科的協助,不要自己用棉花棒、牙籤……等等亂摳亂挖,才能保有真正的口腔健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