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下雨機率超高,經常室內是又濕又黏,只要一熱起來,沒兩下就想去洗澡,開著除濕機又容易把整個人也一起抽乾,喝水也沒什麼用處,皮膚還會變得乾又粗糙,而且還會讓病毒變得活躍。除溼也是一門學問,除的好能讓你皮膚保持水潤有彈性,但是過度除溼會讓你皮膚變乾變癢,渾身不自在。

今天要教你幾個除溼的好方法!

為什麼房間內的溼度會上升?

為了保持空氣的水分維持在舒適比例,不要讓濕度一直直線往上升也很重要。先來看看幾個濕度上升的原因吧!

房屋地基位置會造成環境潮濕

會造成房間潮濕的原因,有一大部分是因為地基。如果家建在排水不好的地基上,就容易連帶使房屋跟著變得容易潮濕,而且難以發現潮濕原因。

在房間晾衣服

長時間下雨,或著外頭一看就是大陰天,要拿去陽台曬也不是,或是家裡根本就沒有陽台,曬衣服都只能在房間裡,時常晾不乾又擋路,而且回會有股霉味,但又沒辦法。

在房間裡曬衣服,衣服裡的水分會跑到空氣裡去,再加上許多人在家裡晾衣服時,大多也是門窗緊閉的狀態,當室內空間小時,水氣就會跟著被鎖在裡面,濕度就容易上升。

人的呼吸

對著窗戶哈氣一聲,會看到玻璃出現白色霧氣,除了代表室內室外有溫差以外,更證明人吐出來的空氣帶有水氣。因此,當自己家裡人越多,濕度就更容易上升,空氣明顯感受到潮濕。

空氣循環不好

浴室最容易影響到整個房間的溼度,不是每個人的家中都有換氣循環扇,才剛洗好澡,一打開門就容易直接讓家裡濕度和溫度上升。

在一般室內也建議常把窗戶開著,讓房間通風,能讓自己呼吸到新鮮空氣外,也不會讓人悶在噁心的溼氣之中。

下雨

除了上述的問題以外,最主要會讓室內溼度提升的原因是下雨,尤其是像台灣這種,一年四季都有雨,還得加上梅雨季,濕度可以說是高到不行。冬天冷到不行,夏天熱得要命,更慘的是流汗身體還很黏,全身上下都不舒服。

雖然天氣是不可抗力的因素,但並不代表只能放著不管,還是有很多方法可以減少房間內的溼氣。

濕氣過重容易過敏、不適

濕度維持在40~60%是人體最舒適的環境,如果超過這個濕度,不只會對身體造成影響,更會形成環境問題。

濕度50%:身體黏踢踢

濕度在50%左右的時候,還不會對身體造成影響,還算是人體舒適範圍內。不過,對濕度變化較為敏感的人,已經會稍微感覺到不舒服,身體黏黏的感覺。

濕度60%:塵蟎孳生

會說最適合的環境濕度在60%的原因是,只要超過60%就容易滋生塵蟎。塵蟎和灰塵容易造成支氣管不舒服,甚至是生病,還容易讓人有香港腳問題。

濕度80%以上:細菌、昆蟲樣樣來

有些細菌喜歡潮濕的地方,繁殖速度之快,讓人吸進去渾身不舒服。比起看不見的細菌,更可怕的是噁心的是,黴菌的根源蟑螂、毀壞書籍的蠹魚(書蟲),都會接二連三,一直跑出來,光想像就讓人頭皮發麻。

除溼有哪些方法?該怎麼做才好?

每到了夏天,就會出現一堆吃電怪獸,能開冷氣、除濕機當然是最好的選擇,但很多時候,還是會想先試試看一般方法,等到真的沒轍時,才會使用這類吃電怪獸。

開窗戶通風

開窗保持對流,空氣流通是最簡單又快速的方法之一。外頭晴天又有風,能帶走室內多餘的溼氣,即便沒有風,濕氣也會自己跑到外面較乾的地方去。不過要注意的是,室內的流通至少要有個出口和入口,才能形成對流,如果覺得循環效果不好,可以加開循環扇、風扇幫助通風。

冰水寶特瓶降溫法

將寶特瓶裝7分滿冷凍,放在房間,就會自動吸附水氣,達到除溼的效果。如果覺得效果不夠好,可以拿電風扇往寶特瓶吹,夏天時還能當作小冷氣使用,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想要持續維持房間保持舒適溫度及濕度,不妨在冰箱裡多冰兩瓶就行,只不過這方法有個小缺點是會佔據冰箱位置。

報紙、備長炭、咖啡渣

報紙便宜容易取得又好用,下雨後揉成團塞進鞋子裡可以除溼,放在家裡角落能吸水氣,炭和咖啡渣也一樣,其中炭是最好用的,久放不換都沒問題。

咖啡渣雖然好用,能帶給房間一些香氣,不過大約3天左右就得換,不然咖啡渣容易發霉,沒除溼到反而造成黴菌問題。

變頻空調冷氣、除濕機除溼效果一流

冷氣的除溼效果可以說是一流的,夏天開冷氣,冬天開暖氣,省電功效一級棒,只要避開電費較貴的時段,也能輕鬆省,電費帳單下來時也不太會心痛。

雖然好處多多,但並不是每個人家中都有一台變頻空調冷氣,或著租屋處根本就還是舊型窗型冷氣,加上1度電5塊,根本就開不下去;除濕機也是一樣,不敢把除濕機放在家裡幾個小時不關出門,但待在除濕機運作的環境下,整個人都感覺要脫水

總結

相信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一套除溼方法,除了冷氣機和除濕機這兩個方便又好用的東西以外,最喜歡的就是用冰寶特瓶除溼。畢竟電費能省則省,更何況能降溫又能除溼,這麼好的方法找不到第二個。

那麼我們下篇見囉! 掰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