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中風」這兩個字,有誰還能維持處之泰然的表情呢?
根據衛生福利部的統計資料,中風長期佔據國人十大死因的前5名。

不過,雖然很多人知道中風很危險,但其實不是很明白中風到底是什麼疾病。所以今天小編就要跟你分享中風的原因、種類以及可能會留下哪些後遺症。

認真閱讀本篇文章,不僅為了自己好,也能多留意身邊的人,若能減少遺憾的發生不是很好嗎~?

中風是什麼?中風的定義

「中風」就是指腦部血管異常而喪失正常功能,進而發生各種症狀的總稱。

中風主要有5種類型,根據發生問題的位置、症狀,引發中風原因也都不盡相同。

中風的前兆有哪些?出現這些症狀應該要盡速就醫!→出現這10個症狀,小心可能是中風的前兆!!

中風的種類

可以按照血管是塞住、還是破裂,將中風分成2大類。

腦血管堵塞就是「腦梗塞」


腦梗塞,就是指腦血管因血栓(血塊)堵住血液、使血液無法順利流通至身體各部位而產生的疾病。
腦梗塞又可以依照血栓位置再細分成2類。

腦梗塞的種類1:腦血栓、腦栓塞

血栓位在腦血管的話就叫做「腦血栓」;另一種「腦栓塞」的血栓位置則是在心臟、脖子的頸動脈處。

也就是說,腦梗塞的疾病不只是腦,跟心臟、脖子的血管也有關聯。

腦梗塞的種類2:暫時性腦缺血發作

血栓一旦形成,如不治療通常都不會自動消失。
但若是體積較小的血栓,也有可能只會堵住一陣子,等到過不久血栓被血流帶走,就會變得很順暢。而這樣的情況就叫做「暫時性腦缺血發作」,俗稱「小中風」

雖然暫時性腦缺血發作會自己復原,不過如果放著不管,很可能會再次形成血栓。因此,倘若開始出現身體無法隨心所欲活動、沒辦法好好說話等情形時,最好趕快尋求醫師的協助。

腦血管破裂就是「顱內出血」


顱骨內任何地方有出血狀況,即稱為顱內出血。
而依據出血位置不同又可以分成2種。

  • 腦出血
  • 蜘蛛網膜下腔出血

頭蓋骨下面有3層特殊的膜,共分成硬腦膜、蜘蛛網膜和軟腦膜,負責保護腦部。

腦出血是腦內部血管破裂而產生出血的一種病症,是最常見的類型。而蜘蛛網膜下腔出血就是*腦動脈瘤破裂而引起蜘蛛網膜內側出血的疾病。

※腦動脈瘤:動脈的某部分像氣球般突出。而有動脈瘤的地方,血管會變薄,如果這時的血流因高血壓而變得強勁,就容易造成腦出血或蜘蛛網膜下腔出血。

中風的原因


引發中風的主要原因是動脈硬化。
而造成動脈硬化的原因是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吸菸等現代生活習慣所導致的疾病。也就是說,造成中風的成因即是現代文明病

趕快來看看有哪些原因吧。

1.高血壓

中風最大的危險因子就是高血壓。
血壓的數值跟腦梗塞很有關係,和腦出血的發生率更是息息相關,而且不論男女,只要血壓越高就越容易中風。

2.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比起健康的人,罹患腦梗塞的機率更高。
既是動脈硬化的原因之一,亦會使血液變濃稠、流動困難。

3.高血脂

膽固醇分成兩種:

低密度脂蛋白(LDL):將膽固醇從肝臟運到全身各組織。因為過量會沉積在動脈壁上,造成動脈粥樣硬化,因此被稱為「壞的膽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HDL): 存在於身體各組織的膽固醇運回肝臟代謝。能阻止膽固醇沉積於動脈管壁,因此被稱為「好的膽固醇」。

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壞膽固醇)高的人、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好膽固醇)低的人,都容易引起全身動脈硬化,還有罹患腦梗塞(特別是腦動脈血管栓塞)的風險。

4.心臟疾病(特別是心律不整)

心臟疾病,特別是心律不整的其中一種──心房顫動(心跳快速且不規則)的患者,心臟內的血液很容易凝固,是導致罹患心源性腦栓塞的一大危險因素。

順帶一提,65歲以上的人口有5~6%的心房顫動患者。由於心房顫動的症狀並不會為生活帶來太大的變化,所以常常被忽略。

5.生活習慣、其他

雖然沒有特殊的疾病史,可是如果你有肥胖、運動不足、吸菸、大量飲酒(1天180ml以上)、過勞、累積壓力等生活習慣上的問題,也會造成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血症,並誘發脫水、心律不整等病狀喔。

其他還有遺傳以及老化問題,都會使腦中風機率增加。

中風會好嗎?

中風普遍發生的很突然,不過倒是有固定的時間
比如說:半夜起床上廁所時、早上張開眼時,或是白天工作中身體忽然出狀況。

只要改善不良的生活習慣以及乖乖依照醫生指示服藥、持續進行復健,當然會好! 只不過,倘若沒有徹底改變自己的不良生活習慣,還是有可能復發。

一開始的症狀可能很輕微、一下子就沒事了(暫時性腦缺血發作),但之後復發的情況會越來越糟,還可能又多了幾個其他的病徵。
甚至,之前以為痊癒的症狀又復發,最後就很難回到過去健康的身體了。

中風的人該如何治療、怎麼吃才健康?請參考這一篇:【中風復健&治療】照著這些中風食譜吃準沒錯~中風的人要多吃這些才可以避免二度中風!

中風會留下後遺症嗎?


中風通常會留下後遺症。

後遺症症狀會隨著受傷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情形(顱內出血、腦梗塞的後遺症是一樣的)。
以下是可能出現的後遺症。

1.運動障礙

中風最有代表性的後遺症就是半身不遂,與運動有關的神經皆遭到破壞,使單側的手腳陷入麻痺狀態。跟受到損害的腦相反的另一側會癱瘓(假設左腦受傷,就是右半邊的身體會癱瘓)。

假使癱瘓的程度很輕微,是有可能完全恢復的。不過若情況比較嚴重,也可能需要借助輪椅、拐杖、步行輔助車等用具的幫助才能正常行走。

2.發聲、吞嚥障礙

中風引起的運動障礙不只會發生在四肢,喉嚨處的肌肉也有可能會受到影響。如果喉嚨的肌肉沒辦法流暢的運作,就會造成發聲、以及吞嚥困難。
進入口中的食物、口水也會因為肌肉失調,不小心跑進支氣管、肺部,恐怕會引起攸關生命的肺炎。

3.言語障礙

由於左腦有語言中樞,如中風發生在左腦,就有可能導致失語症,造成語言理解、表達能力(說話、書寫等)困難。

失語症又可以分成「布洛卡失語症」、「威尼克失語症」、「全失語症」。

能夠了解對方說的話,卻無法將想法順暢地表達出來的為「布洛卡失語症」;不能明白對方的話語,自己說的話也很難讓人理解的屬於「威尼克失語症」;而無法理解也無法表達的狀態就稱為「全失語症」。

不過,這些失語症都能夠透過復健來改善。

4.認知障礙(失認、失用)

大腦會統合視覺、聽覺等感覺系統來獲取周圍的資訊,以判斷周圍的狀況,讓自己的行動不會出任何差錯。

因此,如果大腦受到損傷,就有可能出現「失認」、「失用」的症狀。

所謂的「失認」是指大腦的一部份遭受破壞,感覺系統是完整的,只是不容易認識到感覺的刺激,失認的代表病症為「半側空間動作失能」。

從自己的角度觀察,完全無法認識到左半側的空間,會忽略掉存在於左側的事物。因此常常會撞到左邊的東西、 或在用餐時只吃右半邊的食物。

所謂的「失用」則是指手腳肌肉並沒有麻痺,但卻無法做出某些行為。例如:不能自己穿衣服、沒辦法抓住硬幣並拿起等等。

5.人格、精神方面的變化

如果因為中風傷到大腦的額葉、顳葉等位置,人就會變得注意力、集中力下降、毫無幹勁、無法控制感情或是行為(突然哭、突然生氣)等。
無論在精神層面的狀況、或是行為上都會出現問題,讓患者沒法構築良好的人際關係,或是在生活上面臨困難。

面對這些後遺症,假設沒有接受包含復健的治療、或者是身邊沒人照顧,或許會使身體及精神狀況更加地惡化。

即是說,後遺症所帶來的不方便,會讓患者避免給別人添麻煩而盡量不與人接觸,整日臥病在床、感覺快樂的時間減少,容易引發憂鬱症、失智症等疾病。

延伸閱讀:【預防阿茲海默症】多吃這些食物可以預防老人癡呆/失智症!!
&
【認識憂鬱症】別讓憂鬱症帶走你重要的人!

最後

今天的內容有點多,再讓小編為你複習一下可能引發中風的原因吧~

1.高血壓
2.糖尿病
3.高血脂
4.心臟疾病(特別是心律不整)
5.生活習慣、其他

你看,以上5點都跟生活、飲食習慣不良有關聯,
所以有這些疾病問題的人更應該多多小心!

若是有察覺到家人、朋友或是陌生人狀況有異時,都要趕快叫救護車以提高救命率,也能讓後遺症的程度減低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