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身體像是一條橡皮筋,每天都受到工作和生活各種大小事拉扯,持續累積壓力和疲勞。當橡皮筋無止盡的拉長,可能突然斷掉或是彈性疲乏,難以恢復原本的樣子。當你有一天突然發現自己無論怎麼休息都沒辦法消除疲勞,小心「慢性疲勞症候群」已經悄悄找上門了!

慢性疲勞症候群,跟普通疲勞不一樣!


想像一下,有天你上班到一半身體不舒服想請假,而遞出的病假單上面寫著「慢性疲勞症候群」。這時老闆很可能只會投以冷冷的目光,最後把假單擺到一邊,「特准」你趴在位子上瞇個10分鐘…。

根據美國國家科學院的報告指出,有多達91%的慢性疲勞症候群患者沒有受到正確診斷。對於沒有聽過這個名字,或是不了解它是一種疾病的人而言,很容易就把慢性疲勞症候群跟一般的「疲勞感」畫上等號。甚至還覺得「疲勞誰沒有?」特別跑去看醫生只是大題小作,讓病人許多受到不公平的對待。

其實慢性疲勞症候群不只是感覺累而已,還會出現各式各樣全身性的症狀。而這些症狀如果持續加重,還可能會影響正常生活,甚至因此臥病在床的人也不在少數。因此,慢性疲勞症候群其實是一種比我們想像中還嚴重許多的疾病,千萬輕視不得喔。

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症狀


慢性疲勞症候群發生的機率大約是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三,年齡層以25到45歲的上班族為主,其中女生占了8成。可能的原因包括病毒感染、免疫系統、荷爾蒙失調或是精神因素等等,不過至今都還沒有一個完整定論。

根據厚生勞動省(日本的勞動部)發表的資料,以下症狀同時發生5個以上的人,就符合慢性疲勞症候群的初步標準:

  • 持續24小時以上的疲勞感
  • 肌肉疼痛
  • 頻繁的關節疼痛(沒有發炎反應)
  • 頭痛
  • 喉嚨痛
  • 睡眠障礙(失眠、嗜睡、日夜顛倒)
  • 集中力下降、易怒
  • 持續輕微發燒(重要線索,代表免疫可能出問題)
  • 頸部或腋下淋巴結腫痛
  • 肌肉痠痛無力

慢性疲勞症候群3大條件


就跟許多慢性病一樣,慢性疲勞症候群的重點並不是看當下的症狀多嚴重,而是取決於病情有沒有長時間持續,並且對日常生活造成影響。因此在診斷慢性疲勞症候群的時候,必須滿足下列3個必要條件:

  1. 疲勞和症狀持續6個月以上
  2. 活動力降低到原本的一半以下,或者感到疲累的時間超過一半
  3. 經過檢查,排除其它可能的疾病

從這些條件我們可以看出來,其實慢性疲勞症候群的標準比想像中還要嚴苛;醫生通常也不會第一時間就做出慢性疲勞症候群的判斷,而是會優先進行各種檢查,把其它的可能性一一消除,包括貧血、糖尿病、腎臟病、心臟疾患,憂鬱症以及睡眠障礙等等。

慢性疲勞症候群可以治療嗎?


由於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病因不明、診斷困難,所以並沒有治療的特效藥,藥物只能幫助盡可能維持原本的生活,治標而不能治本。除了配合飲食運動充分休息等支持性的療法之外,為了有時也會建議進行心理諮商,避免併發精神方面的疾病。

雖然「症候群」這個名字很常見於一些未知的病症,但其實美國已經在2015年把慢性疲勞症候群正名為「系統性運動不耐症(SEID)」,意思是將它正式視為一種疾病,呼籲全世界積極投入研究跟治療。

慢性疲勞10階段

因為每個人對「疲勞」的感受都不同,所以為了做出客觀的判斷,醫生常常採用以下的10階段標準,來為不同程度的疲勞感評分:

疲勞階段0
正常活動,正常休息
疲勞階段1
正常活動,偶爾感到疲勞
疲勞階段2
正常活動,但常常感到嚴重疲勞
疲勞階段3
全身倦怠感,每個月有幾天必須請假休息(慢性疲勞症候群的基準
疲勞階段4
全身倦怠感,每週有幾天必須請假休息
疲勞階段5
只能進行數小時輕微勞動,每週3到4天
疲勞階段6
只能進行數小時輕微勞動,每週少於3天
疲勞階段7
日常生活能夠自理,但已經無法外出工作
疲勞階段8
一半時間臥病在床,需要他人照護
疲勞階段9
常態臥病在床,完全依賴他人照護

慢性疲勞可能輕微,也可能很嚴重


從上面的表格我們可以看到,第1階段、第2階段關於疲勞的描述還有一點曖昧,大部分人感受到的疲勞也都屬於這兩個層級。不過從第3階段開始,就代表身體就已經從黃燈變成紅燈、疲勞漸漸超出負荷,也等於踏過慢性疲勞症候群的門檻

而隨著疲勞逐漸增加,到了第8、第9階段,老實說這樣的狀態就跟重症病人沒有兩樣了。要是身邊沒有遇過實際的例子,無論是誰都難以想像區區「疲勞」竟然有可能對身體帶來這麼大的衝擊。

舉例來說,這個部落格就記載了一位日本慢性疲勞症候群患者,佐藤女士的心路歷程。從某一天突然的40度高燒開始,逐漸失去以往的生活,到最後只能仰賴輪椅行動。面對病魔的正向心態值得敬佩,同時也讓人再次認識到慢性疲勞症候群的嚴重性。

測試你的慢性疲勞


當然啦,正在閱讀文章的你,也許只是有時感到一股「無法消除的疲勞感」,而不像我們前面提到的症狀那麼嚴重。只不過每天被工作生活追著跑,你對疲勞的感受是否也漸漸麻痺了呢?

這裡提供一個簡易的疲勞測量表,加總過後1~5分算是安全範圍,5~10分要多加注意;11分以上的人就比較危險了。分數越高的人,就越要時時留意自己的身心狀況,並試著把生活重心從外界拉回自己身上。

1分 早上爬不起來
常常忘東忘西
社交活動停滯
2分 假日往往睡掉一整天
看到椅子就想坐下來休息
發覺自己動不動就嘆氣
3分 集中力、理解力變差
爬樓梯馬上就開始喘氣
半夜常常驚醒

消持疲勞5大方法

消除疲勞的方法不外乎睡眠、飲食、運動、遠離壓力與不良習慣等等,我們在這裡簡單帶過,歡迎大家點進相關文章閱讀!

睡得飽的小訣竅


根据睡眠周期理論,每個完整的睡眠週期大約是1小時半,所以把睡眠時間維持在1.5的倍數,起床時會比較有精神。另外,半夜11點到凌晨2點是恢復疲勞效果最好的時間,最好在這之前就躺到床上準備睡覺。

延伸閱讀:
失眠該怎麼辦?吃什麼可以幫助入睡?6大方法幫助你提升睡眠品質,擺脫失眠與淺眠!

吃得巧更要吃得足


說到消除疲勞,很多人一定會想到B群,而且慢性疲勞症候群也的確有一種維生素療法。不過說到底B群其實只是幫忙我們把食物轉換成能量,所以平時不只要維持飲食均衡,還要吃到足夠卡路里,才有辦法維持體力,讓B群發揮它的效果。

延伸閱讀:
B群是什麼?有什麼功效?什麼時候吃最有效?有副作用嗎?最詳細的維他命B群介紹看這裡

酒精和香菸的陷阱


抽菸、喝酒不僅會導致疾病,還可能讓人越來越疲勞喔!簡單來說,菸跟酒會在體內引起很多化學作用,消耗不必要的能源。就算一時有放鬆的錯覺,但到頭來其實是在不斷削弱我們的體力

延伸閱讀:
肝不好該怎麼辦?7大護肝方法+護肝食物詳解

學習用減法看待生活


我們不自覺會用一種「加法」的概念,認為要不斷「多吃這個、多做那個」才能維持健康。其實重新檢視自己的生活,勇敢把壓力來源「斷捨離」,才是消除慢性疲勞的根本之道。

延伸閱讀:
壓力症候群的定義是什麼?出現這些症狀要注意!!

不勉強自己運動


有慢性疲勞傾向的人,其實不用強迫自己大量運動、鍛鍊體能,就像我們不會叫感冒的病人去跑操場一樣。只要偶爾走走路、爬爬樓梯,輕度的運動就有促進新陳代謝的效果。

延伸閱讀:
增肌減脂介紹!飲食怎麼吃?運動做哪些?想雕塑身材曲線,就從增肌減脂開始!

最後

這篇文章主要想告訴大家:有些疲勞是沒辦法靠意志力撐過去的,而且世界上有很多人都為這樣的疾病煩惱。當你感到身心疲憊時,請不要吝於尋求醫生協助,內科、身心科、家醫科都可以幫上很大的忙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