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經有過一段時間覺得自己變得煥然一新、非常有自信,好像完全換了一個人,覺得自己什麼事都辦得到嗎結果過了約一星期後卻變得異常低落,甚至有想死的念頭,這其實就是不少人在面對的疾病──躁鬱症。常與憂鬱症搞混的躁鬱症,讓全台近70萬的飽受痛苦,也許你的周圍正有親戚朋友需要你的援手,跟著小編一起來認識躁鬱症,幫助自己及你愛的人。
延伸閱讀:【恐慌症原因&症狀】突然胸口刺痛、好像快死掉的感覺湧上身 恐慌症的治療與預防方法
躁鬱症症狀
躁鬱症又有雙極性情感疾患之稱,患者會出現兩種極端的情感變化,學術上稱為躁期及鬱期。躁期的「躁」字常常會被誤解成,緊張、煩躁、焦慮,但其實是指精力旺盛、易怒、情緒高亢的現象。
不少患者在在躁鬱症發作時,輕躁期的體現是持續約4天以上的莫名興奮,覺得心情非常好,會表現出以往都沒有的自信,精力變得異常的好。言行舉止上會有誇張的反應,談話間會發現自己滔滔不絕,變得愛跟人爭辯,覺得自己的觀點絕對是對的。在與人的互動上則有明顯慷慨、熱情的感覺。還算可以控制的程度都還算是「輕躁」。
但如果症狀更嚴重、時間也持續更久(大於7天)就是「躁症」了。躁症發作後,病患的症狀加劇,甚至有可能出現幻聽、被害妄想等症狀,認為自己是上帝,需要拯救周圍的人,想法明顯脫離現實,有行為攻擊的可能性。
在躁期時,病患有可能做出超過自身能力的事情,像是盲目的購物及投資,或是過度信奉宗教等等行為。在鬱期時則會有情緒低落,明顯缺乏動力、熱情的感覺。失眠或是嗜睡、有想死的念頭、動作遲緩或激動都是鬱期的症狀。
一般來說躁鬱症只要有明顯躁症的發作,就算沒有後續鬱期的低落症狀,也會診斷為躁鬱症。反而造成最多誤判成憂鬱症或焦慮症的,都是忽略了前期躁症的發作。所以發現到自己有輕造或是躁症的症狀時,記得要尋求醫生的諮詢,來避免誤判與及早的治療。
躁鬱症的成因
躁鬱症是一種體質性的疾病,屬於大腦失調疾病,目前所知到的成因有家族遺傳與腦部生化失調。並且在早期可能因為發生過巨變、給心裡龐大的壓力事件而發病,發病過後都沒有自覺而尋求治療,很有可能會加劇下一次發作的症狀,並且每一次距離下次發作的間格會越縮越短,對病患的身體及心理都會造成極大的傷害。
除了因為創傷而引發躁鬱症的開端,基因在掌管腦部神經傳導物質或腦神細胞膜上之離子運送的失衡也是原因之一,這關係到先天性也就是基因遺傳的面向。如果家族裡有躁鬱症的病史,那罹患躁鬱症的機率也會比一般人高。
躁鬱症的治療
傳統躁鬱症的治療方式都是使用鋰鹽,但如果是急性發病的患者,則會需要合併其他的精神科藥物。鋰鹽有加深細胞的穩定度、降低神經傳導等功效,可以安定病患的情緒,是有效的預防發病藥物。不過有心臟或是腎臟疾病的患者則不適合鋰鹽的治療方式。就算在躁鬱期發作過了之後,也不可以擅自停藥是預防發作一個很重要的點。一定要依照醫生得服藥方式來服用藥物,忘記服藥、擅自停藥都是萬萬不可的事。
除了藥物以外,也可以從心理諮商層面下手。找心理醫生聊聊,或是信任的朋友與親人,定期抒發自己的壓力與情緒。
躁鬱症的相處
如果你友情朋好友是飽受躁鬱症之苦的病患,那妳可以為他們尋求什麼樣的幫助呢?又或是你本身常常有上述的症狀發生,該如何幫助自己走出躁鬱的惡性循環呢?
首先,周邊的人所給予的眼光與態度很重要,我們不應該把躁鬱症這類型的精神疾病視為很特別的疾病。給予尊重與舒服的支持,切記不要過份關心與保護,讓對方覺得自己很異類。
在生活方式上也必須要做到規律、正常的作息,少攝取酒精、咖啡因來避免腦部受刺激。最重要的是在服用藥物的部分,一定要按照醫囑來服用,不能擅自停藥與減藥。
總結
當你有文章中的症狀,或是身邊的人有類似的情形,請你放心,躁鬱症是能夠預防發作及控制的疾病,只要照著上述的治療方式,便有機會慢慢地好起來、將發作機率盡量壓低。認識躁鬱症,從躁鬱症患者的眼中來看這個世界,也許你就能從中理解他們的痛苦,幫助她們或是自己改善躁鬱發作的夢魘。
祝你有個健康開心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