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時不時會聽到「某某演員、主持人罹患甲狀腺亢進」的新聞報導,而他們每個人都從此慢慢淡出螢光幕,幾乎無一例外。這也不免讓人好奇:「甲狀腺亢進(Hyperthyroidism)」到底是什麼樣的疾病?今天就帶大家簡單了解一下甲狀腺亢進的成因、症狀與治療方法吧!

甲狀腺在哪裡?


在開始以前,讓我們先來個玩小遊戲。請螢幕前的你把食指與大拇指伸出來,然後放到「甲狀腺」上面輕輕捏住,感受它的存在。許多患者在初次就醫時不清楚甲狀腺的正確位置,那麼大家又摸對了嗎?

甲狀腺的正確位置位於脖子正面,男生的喉結下方左右兩側,女生則要再往上一點。甲狀腺呈現成對的翅膀狀,單側的大小約與一根大拇指相當,可能比我們想像中的還大很多。這也讓甲狀腺分泌的「甲狀腺激素」影響的範圍足以遍及全身,指揮新陳代謝、交感神經,並參與諸多重要生理機能。

而甲狀腺就像時鐘一樣,一旦故障了就會變得忽快忽慢,這也會讓身體的新陳代謝和真實時間產生「時差」。時鐘走得太慢稱為「甲狀腺機能低下」,而走得太快就會變成今天討論的「甲狀腺亢進」啦。

甲狀腺亢進的症狀


說到甲狀腺亢進,大家可能會先聯想到脖子變粗眼睛凸出等外表上的變化,但並不是每個人身上都能觀察到這樣明顯的症狀喔。以眼球凸出為例,其實只佔了甲狀腺亢進病患約1/4的比例而已。

甲狀腺亢進是一種很難察覺的疾病,這並非因為它是沉默的器官,而是恰恰相反:好像到處都出問題,但卻說不出最關鍵的一個痛處。心悸、情緒煩躁、疲勞、怕熱出汗、體重變輕,這些甲狀腺亢進的症狀,都容易在第一時間被歸因於外在壓力或老化的影響。

甲狀腺亢進可能引起的症狀有:

  • 心悸
  • 手抖
  • 體重異常減輕
  • 容易感到疲勞
  • 性格變得急躁易怒
  • 軟便、下痢
  • 手腳無力
  • 失眠
  • 小朋友的發育異常加快

最具鑑別度的三個甲狀腺亢進症狀分別是心悸手抖,以及體重異常減輕。三個症狀分開看時無法成為線索,然而一旦同時發生,罹患甲狀腺亢進的可能性就很高。建議到醫院的內科、內分泌科、新陳代謝科就診,醫生會為你驗血確認甲狀腺素濃度,並進一步照超音波檢驗。

延伸閱讀:
心悸怎麼辦?有什麼感覺?心律不整又是什麼?心悸的原因、症狀、舒緩及改善方法總整理
失眠該怎麼辦?吃什麼可以幫助入睡?6大方法幫助你提升睡眠品質,擺脫失眠與淺眠!

甲狀腺亢進的原因


我們已經知道了甲狀腺亢進會引起的症狀,不過追根究柢,什麼原因會讓甲狀腺發生異常呢?甲狀腺亢進的起因一內一外,剛好可以分為「自體免疫型」與「發炎腫瘤型」兩個類型。

自體免疫型


大部分的甲狀腺亢進都歸因於自體免疫,其中又以葛瑞夫茲氏病最具代表性。由於淋巴球將促進甲狀腺體分泌的細胞(TSH)誤判為敵人,製造出抗體(TRAb)與其作戰,這會讓甲狀腺持續受到TSH的刺激,進而分泌大量的甲狀腺素。簡單來說,就是身體的免疫系統持續攻擊、刺激甲狀腺運轉的意思。

葛瑞夫茲氏病在20到40歲女性身上的發病機會特別高,通常被認為和遺傳有關。如果家族中曾有甲狀腺的相關病史,那本人很可能也擁有類似的體質。要是又碰上病毒感染、生活壓力、懷孕出產這類免疫力供不應求的狀況,那就容易成為發病的導火線了。

天氣慢慢轉涼,過敏也是自體免疫惹的禍:
季節交替,過敏性鼻炎好痛苦!讓益生菌為你養出抗過敏體質
拒絕惱人的換季過敏!換季過敏的原因、症狀、改善及預防方法總整理

發炎腫瘤型


腫瘤當然是相對極端的情況,也就是甲狀腺細胞異常增生,原因通常不明。甲狀腺發炎則源自病毒感染,也會造成腺體腫脹,「大脖子」的情況發生。因為抽血檢查只能驗出血液中甲狀腺素的濃度高低,所以為了在初期就確定甲狀腺體本身有沒有異常,超音波檢查也是不可或缺的喔。

甲狀腺亢進的治療


甲狀腺亢進的主要治療方式有3種:藥物、手術與放射治療(碘131)。最基本的方法是用藥物控制甲狀腺素濃度,在這個基礎上考慮配合手術,或使用碘131進行放射治療。

口服藥物治療


超過半數的病患都採取藥物治療,慢慢讓甲狀腺素的濃度下降,雖然不是立即見效,但是經過1到2個月就會有明顯的改善。此後持續減藥直到完成整個療程需要花上一年半到兩年左右。甲狀腺亢進需要大量的時間與耐心才能處理得好,不過基本上只要乖乖吃藥就可以了,治療起來並不會特別困難。

不過,只要是藥物都會有副作用,甲狀腺亢進的口服藥當然也不例外。抑制甲狀腺的藥物在2到3個月時最容易使身體的免疫大幅降低,造成白血球減少,嚴重一點則會伴隨喉嚨痛38度以上高燒。此外還有皮膚發癢、起疹子,以及影響肝功能等等,這些都是服藥期間需注意的副作用。

甲狀腺手術


切除腫瘤或部分甲狀腺組織,適用於病情嚴重,或者體質不適合服藥的病患。甲狀腺手術的治療只需幾個小時,比藥物治療輕鬆非常多,希望短時間內恢復甲狀腺功能正常的人,也可以請醫生為你評估看看。

碘131治療


甲狀腺是人體唯一需要「碘」的器官,所以我們攝取的碘,最後都會跑來甲狀腺這裡加工製造。放射碘治療就是利用這個特色,把帶有微量放射性的碘同位素(碘-131)吃下肚,並運送到甲狀腺,達到破壞與抑制的效果。雖然聽起來有些可怕,但放射碘治療是行之有年,也得到實證的有效治療方法。

放射碘在歐美地區是很普及的治療方式,優點是安全、復發率低,而且不用天天服藥或住院開刀。缺點則是必須到大醫院報到,以及可能反過來導致甲狀腺機能低下(可以搭配藥物控制)。至於副作用與致癌機率雖然幾乎為零,但懷孕與哺乳期間禁用,而且治療後也要配合簡單的自我隔離。

甲狀腺亢進的飲食禁忌


如果把甲狀腺比喻成工廠,那「碘」就是它製造甲狀腺素最重要的原料。只要原料不足就沒有製造過量的問題,因此大家想必已經知道了:「甲狀腺亢進的患者要避開碘含量高的食物」。但除了海帶以外,碘含量高的食物還有哪些呢?難道這些東西都不能吃嗎?下面這張碘含量表能夠一目了然:

食物種類 每100公克的碘含量
海藻類 46000微克
碘鹽 3000微克
甲殼類海鮮 120微克
乳製品 34微克
魚類 19微克
香蕉 2.5微克
大白菜(十字花科) 2.4微克

的確,考慮到每份食物重量的差別,碘含量還是會有差異。不過光從這個0的數量判斷,就能知道其實只有海帶才是真正的高碘食物了。此外,傳聞中含碘量高的香蕉、十字花科蔬菜,似乎也證實是誤會一場。所以說只要盡量維持均衡攝取,單獨避開海帶,低碘飲食也並非那麼困難!

最後

小編自己有一位罹患甲狀腺亢進的朋友。就我們其他人看來,他的外表完全沒有那些典型的變化,也不覺得患病後他的性格有任何改變。從頭到尾,那位朋友就只是默默的檢查、吃藥、控制飲食而已。雖然不知道這符不符合多數人的情況,但也希望有類似問題的大家早日康復,和他一樣繼續過著健康快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