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位性皮膚炎往往會讓孩子覺得癢,尤其晚上睡覺時更容易發癢,加上難以忍住不抓,導致皮膚看起來又紅、又乾燥,還會脫屑。不僅孩童不舒服,做父母的,更是捨不得看孩子如此受苦。
這次,小編就要帶大家一起來了解異位性皮膚炎的原因、症狀、影響,以及與脂漏性皮膚炎、蕁麻疹的不同。話不多說,趕快繼續看下去吧!
目次
異位性皮膚炎是什麼?
異位性皮膚炎(Atopic dermatitis,簡稱AD),屬於濕疹的一種,又稱為「異位性濕疹」,是會反覆發作的慢性皮膚病,不具傳染性。患者多為嬰兒、兒童及青少年,只有少部分患者會持續到成人期,且約有6成的患者會於1歲內發病;有3成的患者會於1~5歲內發病。與遺傳有關,大多會合併出現過敏性鼻炎、氣喘、過敏性結膜炎等其他症狀,家族成員也多有這些過敏症狀。台灣約有5~10%的孩童,有異位性皮膚炎的問題。
還有哪些常見疾病也是濕疹的一種呢?濕疹的詳細介紹在這:
濕疹會傳染嗎?詳解濕疹的原因與症狀,讓你濕疹、蕁麻疹不再傻傻分不清楚!
異位性皮膚炎的原因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異位性皮膚炎呢?目前其實還沒有確切的原因,但普遍認為與過敏、免疫功能異常、遺傳基因、皮膚屏障功能異常等有所關連。另外,由於患者皮膚相當敏感,小編這邊整理了幾項容易導致患者皮膚發癢、病情加重的因素:
- 乾燥
- 高溫
- 寒冷
- 塵蟎
- 流汗
- 吃下含過敏原的食物
- 有毛皮或羽毛的動物
- 負面情緒
- 壓力
基本上,只要是會導致過敏反應發生的事物,都有可能讓患者病情惡化。
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與好發部位
除了「癢」和「皮膚敏感」,是大家熟知的症狀之外,你知道異位性皮膚炎還有哪些症狀、好發部位又是哪些地方嗎?接下來,我們一起來了解吧!首先是症狀:
- 皮膚乾燥、粗糙
- 紅疹
- 流組織液
- 脫屑
- 結痂
- 皮膚增厚、顏色變深
- 皮膚苔癬化
而這些症狀的好發部位在:
- 四肢關節處。
- 臉頰
- 頭皮
- 耳部
- 頸部
- 軀幹
- 眼部四周
- 唇部四周
如果發現有上述症狀,且持續或反覆發作超過6個月以上,自身或家族成員又有其他過敏性疾病的話,就很有可能是異位性皮膚炎,建議直接就醫,諮詢專業意見及接受治療,不要自行買藥塗抹,以免病情惡化。
異位性皮膚炎的影響
異位性皮膚炎除了有許多症狀,導致患者身體不適之外,也會波及到其他層面,就連患者的家人也不例外。
對患者的影響
睡眠品質不好
晚上特別容易發癢,導致患者難以入眠、睡眠品質也降低,不僅影響到白天上課、上班時的表現與效率,也容易精神不濟、打瞌睡。
容易有負面情緒
由於皮膚狀況與他人不同,感到難過、焦慮、缺乏自信心;或因在長時間的照料後,病情依舊無法好轉,而沮喪、灰心,甚至變得易怒。
日常生活不便
為了避免過敏,患者在衣服的選擇上面多受限制,必須選用純棉的材質,也有部分患者對於自己的皮膚沒自信,不想被他人看見,因此外出時多穿著寬鬆的長袖衣服,以衣物來遮掩。運動完也需要立即將汗擦乾或沖澡,並換上新的衣物。
對患者家人的影響
由於需要照顧、陪伴患者,患者家人的睡眠品質下降、情緒也會偏向負面,特別是嬰兒期的患者,本來就需要家人的悉心照料,加上尚無法以言語表達,只好以哭鬧的方式表現;兒童期的患者也多需要家人的陪伴、安撫,因此家人的睡眠品質往往深受影響。
情緒方面則容易變得沒耐心,或因認為是自己的遺傳導致患者得病,感到自責、愧疚。
與其他類似疾病的不同
異位性皮膚炎與其他疾病有部分相似的地方,而時常被搞混。接下來,小編就要介紹脂漏性皮膚炎、蕁麻疹,這兩個常被誤認為是異位性皮膚炎的疾病,到底有什麼不同、該如何分辨才好呢?
異位性皮膚炎與脂漏性皮膚炎
脂漏性皮膚炎和異位性皮膚炎一樣,都是嬰幼兒的常見疾病,主要因為皮脂腺分泌特別旺盛而起,好發部位為頭皮,會堆積油黃的皮屑或紅疹於頭皮上,臉部及身體也會有紅疹及脫屑,與異位性皮膚炎有些類似。但是,如果紅疹出現在腋下及包尿布的部位,那有高機率會是脂漏性皮膚炎,因為異位性皮膚炎引起的紅疹,不會發生在這兩個部位。
異位性皮膚炎與蕁麻疹
蕁麻疹會在肌膚表面形成1~2mm的膨疹,像被蚊子叮了般,患者會感到搔癢、刺痛、灼熱感,好發的部位從頭皮到腳底都有可能,沒有特定的部位,但來得快、去得也快,大多都在一天內就會自然消退,而且不會留下痕跡;異位性皮膚炎則會脫屑、結痂、皮膚苔癬化等,因此根據膨疹消失後的皮膚狀況,就有助於分辨是異位性皮膚炎、抑或是蕁麻疹。
更多蕁麻疹的詳細介紹,歡迎閱讀:
蕁麻疹症狀有哪些?會傳染嗎?起因為何?急性與慢性蕁麻疹又有何區別?
總結
希望透過這篇文章,有幫助你更了解異位性皮膚炎,也希望大家在閱讀完這篇文章之後,可以多關心、包容身邊的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如果發現自己有類似的症狀,也別忘了及早就醫,接受專業的治療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