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膝蓋好痛,甚至難以行走,就算坐著也會痛……」
只要關節疼痛,影響行動,就是關節炎嗎?
很多人都聽過關節炎這個疾病,實際上它也是全世界最為常見的一種慢性疾病,也因此許多人只要感到任何關節不適,就會覺得自己罹患關節炎,但是實際上真的是這樣嗎?
本文將會跟各位詳細介紹關節炎的大小事,包括它的成因、症狀、好發年齡等等,千萬不要以為關節炎是老年人的疾病,因此輕忽它哦!馬上跟著小編一起來認識關節炎吧~
什麼是關節炎?
關節炎顧名思義,就是關節發炎所導致的身體不適,它是全球最常見的慢性一病之一,根據調查顯示,全球約有3.55億的關節炎患者,在亞洲平均每6個人就有1個人患有關節炎。
簡單來說,關節就是我們人體兩塊骨骼的連接區域,軟骨作為關節兩塊骨骼間的緩衝,與組織分泌出來的滑液,如潤滑液一般地維持我們關節的正常運作。而所謂的關節炎,就是因為各種原因,導致軟骨磨損,或是因滑液的分泌出現異常,進而導致疼痛、僵硬等關節不適症狀。
關節炎的種類、症狀及成因
關節炎有很多種類,其症狀及成因也都各不相同,因此接下來就讓小編帶各位來一一認識各種關節炎,千萬不要以為只有老年人才會得關節炎囉~
類風溼性關節炎
類風溼性關節炎是最常見的一種關節炎。基因、賀爾蒙、環境等因素都會導致類風溼性關節炎,主要是由於患者的免疫系統出現異常,讓本來用來抵禦外敵、保護人體的抗體,轉而給關節帶來傷害,導致發炎症狀、使關節組織增生,因而出現疼痛、僵硬等症狀。
主要好發於手指、手腕、腳趾等四肢的小關節,以30歲~50歲為好發年齡,症狀除了關節腫脹疼痛之外,還有倦怠、食慾不振、早晨關節僵硬(至少一小時)、虛弱、關節變形等,而且會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造成影響,導致焦慮、憂鬱、自信心降低等現象。更需要注意的是,這些發炎的細胞會隨著血液流通至全身,進而導致心肌炎、角膜炎等其他器官的發炎症狀。更嚴重一點甚至會導致血小管破裂,引發心血管疾病,在關節炎患者中就有超過50%的患者皆死於心臟疾病。
退化性關節炎
退化性關節炎顧名思義,主要是由於年齡增長導致關節退化,關節內的滑液漸漸減少,軟骨組織缺乏緩衝便會出現磨損,進而造成關節萎縮或是骨刺等現象。
除此之外,如果從事一些對關節負擔較大的工作,或是肥胖、關節舊傷、遺傳等因素,也有可能罹患退化性關節炎。
好發年齡為50歲,65歲以上的長輩更有超過50%的機率染病,通常好發於膝蓋、髖關節、腰部、頸部、手指等部位,症狀則為關節疼痛、早晨關節僵硬(少於半小時)、關節腫脹、關節變形、行動不便等。
痛風性關節炎
當體內的尿酸量過高,或是人體的尿酸代謝異常時,那些多餘的尿酸將會形成結晶並累積在體內,而當痛風石累積在關節的時候,便會對骨骼及軟骨造成傷害,因此稱作痛風性關節炎。
急性症狀為腳掌大拇指的第一個指節感到劇烈的疼痛,並伴隨著紅腫、發熱等症狀,好發於40歲~60歲,且通常於午夜或凌晨時分時發作。當你出現上述的急性症狀,但是卻沒有及時就醫,急性症狀重複發生之後,就會演變成「慢性痛風石關節炎」,導致關節腫脹,甚至破壞關節。除此之外,如果尿酸結晶累積到泌尿道的話,可能會出現泌尿道結石、並影響腎臟功能。
僵直性脊椎炎
僵直性脊椎炎的確切發病原因不明,目前推斷與遺傳或是細菌感染脫不了關係,好發於脊椎,疼痛和僵硬有時會延伸至上背、腳部、頸部、胸部等,並影響患者彎腰的弧度,甚至出現駝背的現象。
僵直性脊椎炎好發於20歲~40歲,會對眼部或心臟造成影響,並出現疲倦、無力等症狀,千萬不要因為年輕就輕忽一些腰痠背痛的症狀,有任何身體不適都應該要盡速就醫哦!
次發性關節炎
因外傷等原因導致的關節破壞、關節僵硬、疼痛、骨頭缺血性壞死等,無特定的好發年齡,任何年齡都有可能因為外傷而導致次發性關節炎。
可以參考連結文章:熱敷、按摩、針灸還是物理治療?關節炎的各種治療方法與保養
文中會詳細介紹關節炎的各種治療方法,讓你或是長輩都能夠安心接受治療,找回你的健康關節~
總結
本文跟各位介紹了各種類型關節炎的病因以及症狀,再次呼籲各位不要輕忽任何身體不適,有些老年人會將身體不適當作身體退化的正常現象,而年輕人則會因為年輕而輕忽許多警訊,希望這篇文章能夠讓各位對於關節炎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預防勝於治療,可以參考連結:吃什麼可以預防關節炎?關節炎的預防與禁忌
文中會告訴各位如何有效預防關節炎,為了自己也為了家人,讓我們一起做好關節保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