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都不吃東西啊?是不是厭食症?要去看醫生嗎?要掛哪科才對?」
厭食症為一個現代的文明病,不僅不知道該如何治療,也不清楚為什麼會患有,做父母的不僅擔心,身邊的朋友也跟著擔心起來。

厭食症是一種精神疾病,也可以說是錯誤的價值觀所導致。厭食症患者的價值觀對於「瘦」是絕對的價值觀,瘦了還要更瘦,且一旦瘦下來,更不能接受復胖1公斤。

更詳細的介紹,請看厭食症的介紹。

【厭食症介紹】厭食症只是單純不喜歡吃東西而已嗎?瘦,還得更瘦才行!

厭食症應該要怎麼治療才好?吃藥能解決嗎?

該如何診斷厭食症?

診斷厭食症的方法很簡單,只需要注意

  • 體重是否持持續下降
  • 完全不想吃東西,或是大吃一頓後馬上催吐
  • 身材已經很瘦了,卻還是說自己胖

厭食症的症狀雖然非常容易判斷,但在治療方面並不容易,因此預防遠勝於治療。

預防厭食症

預防厭食症的方法有

  • 吃美食
  • 與朋友分享心情
  • 喜愛的娛樂活動
  • 運動
  • 遠離社群軟體

以上的活動能幫助你散發壓力,而其中要特別注意的是社群軟體。

社群軟體的用意是好的,能幫助你維繫朋友、家人之間的感情,許多人會在上面分享自己的生活、自拍照,這些東西雖然並沒有特別的涵義,但有些人會不自覺地羨慕起來,也想要像他一樣的身材,想要讓自己變得更加完美,

你是不是也有過,看著別人多采多姿的生活,也希望要變成他一樣,可以天天打扮得漂漂亮亮。類似的想法一天、兩天還好,隨著長時間經過,從國小升到國中,國中升到高中,再來是大學,發現身邊受歡迎的,往往受歡迎的人,都是偏瘦。壓力累積下來,價值觀便漸漸地轉換,開始認為自己應該也要瘦,不瘦不行。

網路固然好,但別讓它左右了你的生活,甚至是自己本身的價值。

治療厭食症

厭食症屬於一種精神疾病,並非腸胃出了問題,或是本人身體有任何不適,記得掛精神科,或是身心內科。

治療厭食症分成兩種方法

  • 藥物治療
  • 心理治療

藥物治療

厭食症屬於精神上的疾病,不像一般疾病會有特效藥。會發生精神疾病,有部分原因出在「血清素」不足。

血清素簡單來說就是能使人感到快樂的物質,如果長期缺乏血清素,那麼想法會逐漸悲觀,長期累積下來就會出現精神病,像是憂鬱症、躁鬱症、腸躁症、厭食症。

厭食症的藥物與憂鬱症使用的藥物類似,主要是促進血清素分泌,不過藥物效果並不會剛吃就馬上有效,吃完大約要1~3個月後才有感,而且不能自行中斷藥物,只要途中斷了一天,效果也會跟著中斷。

藥物方面多少會有副作用,像是減少性方面的慾望,可能會影響到與伴侶之間的生活,此時請諮詢醫師能否換藥。

心理治療

厭食症與其說是身體哪裡出了問題,其實是"心"生病了,因此除了服用藥物以外,更需要心理治療幫助自己走出難關。

對於厭食症需要的並不是一昧地要求、否定,「給我吃」、「你太瘦了,多吃點」、「你這樣不好看」,這類言論並不會有任何實質上的幫助。多給予陪伴、支持,並且找出為什麼會覺得自己應該要瘦,一步步地陪伴厭食症患者走出這段路。強行灌輸價值觀,即使是正確的,也不會被患者理解,反而會造成反效果。

如果真的遇到這類情況,建議找一個有這方面治療經驗的醫師,尋求解決辦法。

認知行為治療

認知行為治療是在歐美相當流行的治療方法,主要是指切入核心問題所在,解決問題。

像是先豎立幾點雙方都能接受的認知。

飲食

厭食症患者並不能像一般人一樣進食,可能給一個小便當,挖個一口飯就說自己飽了,不想吃。

飲食改成少量多餐的方式,讓患者攝取營養。當然這也是需要與患者討價還價,設定好一天應該吃多少次。如此一來不僅能讓患者攝取營養,也能減少突然暴飲暴食的機率。

體重

厭食症患者最在意的當然就是體重問題,這部分也是最難拿捏的,以每個禮拜量1~2次,平均增加0.5至1公斤,慢慢恢復體重。

紀錄狀況

留一份紀錄給患者,讓他感受到自己體重恢復狀況,也會比較有動力持續下去。

嘔吐、瀉藥濫用狀況

告知患者進食後不要馬上催吐,也不要進入廁所、廚房這類有馬桶、水槽的地方。當然要完全禁止會有困難度在,因此一開始只會跟患者做協調,飯後30分鐘,或是一小時內不可以去催吐,甚至是使用瀉藥。

總結

治療厭食症需要一步一步慢慢來,不能太過著急,必須要理解他們的想法,而非強行灌輸正確的價值觀,這對病情並沒有任何幫助。

厭食症有以上三種治療方式,建議在尋求協助時,可以選擇有成功治療厭食症經驗的醫師,順利解決厭食症問題。

那麼我們下篇見囉! 掰掰~